之后,唐三藏复又开口,“复解悟能一句,能者佛言皈依,通归一,七情六欲之相,比及阴猪,唯持八戒定心,方可圆满,是为悟能。”
念及此处,唐三藏的眼神有几分复杂。
他的这个徒儿,最后真的...修成正果了吗?
定不住心猿,阴猪无用。
而如来的手段....净坛使者,净坛使者.....
而诸佛这个时候,亦是彻底变色。
他们深刻地意识到,金蝉子的佛法造诣远在他们之上,若单论佛法,可证佛果。
如来,“说下去。”
“终解悟净,净者通静,随其心静,即佛土静,和阴阳,定心五行,方能悟透一切本来清净。”
“阿弥陀佛,贫僧曾于幻梦之中,顿悟了一句禅语。”唐三藏突然看向如来,行了一个佛礼,“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什么?!”
唐三藏淡淡的声音如雷霆般在诸佛心中炸响,如果说之前三句释意为修佛三步,先是悟万相皆空,再是悟万法之能,最后悟万禅之净。
如此三句真言,皆是让诸佛有感金蝉子佛法精深奥妙,那么这最后一句话,则是让诸佛觉得,金蝉子的佛法,能够真正比肩如来。
他所缺的,不过是岁月的沉淀,证得佛果,亦不过是时间问题,一时间,诸佛看向唐三藏目光中的不屑之意已经尽是散去,有的只有一丝丝羡慕甚至是妒忌。
一个杀戮成性的六翼金蝉,被如来度化,皈依佛门不过千载,却竟是有这般的佛法造诣,这让他们如何不羡慕,如何不妒忌?
而如来此刻,亦是深深看了唐三藏一眼,眼底俱是惊色。
他竟是有些看不透自己这个弟子。
尤其是最后那直指修佛本质的禅语,更是让如来许久未能突破的修为隐隐有了几分松动。
他可是菩提树下顿悟成佛,而金蝉子以身为菩提作禅,分明是让他看到了一条突破桎梏的路子。
若他日日参此禅语,怕是能再次顿悟,突破境界也说不定。
就在这时,唐三藏再度开口,说出的话却是让诸佛面色再次一变。
“阿弥陀佛,不过贫僧,并不认同。”
唐三藏幽幽开口,似笑非笑。
“你不认同?”
如来的面色变得有些难看。
“阿弥陀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说完,唐三藏却是长舒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如来。
“放肆!”
“大胆!”
“谬论之言!”
诸佛此刻,皆是惊怒无比。
他们如何没有听出来,这两句禅语,分明是在乱佛祖之心,乱佛祖之法!
这分明是无我无心无佛之道,哪是如来所讲上乘佛法经义。
如来于菩提树之下证得佛果,金蝉子却言菩提无树,一切不过是心中妄念,分明是在质疑如来佛祖的佛法为虚。
这是异端!
是要被生生被烧死的!
诸佛皆是目光灼灼地看向如来佛祖,等着如来对金蝉子的处置。
唐三藏没有理会诸佛,只是定定地看着如来,再不发一语。
他以三句释意,点出了佛涨道消西行之劫,暗合如来心意,可偏偏他要多说一句。
并非不能,只是不愿。
他的心中,其实并不愿意佛门重蹈覆辙。
最后两句,看似乱禅,实是提点。
“南无阿弥陀佛,金蝉子,吾再问你一句,你是否悟出我拈花一笑之意?”
如来看着唐三藏,无喜无怒。
手中玉兰花,也在这一刻飞至唐三藏的掌心之中。
“什么?”
“佛祖...”
诸佛的眼中皆是露出了几分妒忌之色。
他唐三藏何德何能?
唐三藏看着掌中玉兰,如何不知道,如来已经知道他的意思。
玉兰为佛门花主,持玉兰者可为佛门领袖。
如来,看似是在问他拈花一笑之意,实则是要他现在就做出一个选择。
究竟是放弃心中小乘,继承他的大乘佛法真意,传承他的道统,成为佛门下一任的领袖。
还是坚守心中执念,入西游之劫。
“阿弥陀佛。”唐三藏看向如来,“贫僧悟不出佛祖拈花一笑之意。”
诸佛听到唐三藏的话,皆是心头一松。
只是下一瞬,唐三藏说的话,却是让他们面色骤变。
“不过贫僧,悟不出来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