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江迈步从木屋里走了出来,天已然在不知不觉中变黑了。
本是幽静恬美的绿林四周,因为黑漆漆,加不时有林中各种野物的叫声传来,显得有一些阴森。
余大江左手拿着古灯,环目四顾,吹着夜晚的风,本是有些头昏脑胀的他,整个人赫然变清醒不少。
他把已然吹熄的古灯收起来,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山洞里。
那边,有莹莹的光芒传出,印象中,像是周灵儿宝珠的光华。
好奇之下,余大江迈步朝内里走了过去。
紧接着,其看到了里面的情况:周灵儿拿着易弥经坐那修习,胸膛上的宝珠,绽放着莹莹光华。
余大江略微一用心感受,便能发觉到对方已然观想出佛陀的意外情况,不仅如此,他还能察觉到宝珠光华跟佛陀有照应的异况!
那个宝珠呢,余大江之前本来想问周灵儿来历的,但话到嘴边,他还是决定算了。
究其原因,以对方直率的个性,他想要问什么,不说百分百,但十之八九,对方都会瞒不住自己。
可人家性格大咧咧,不是自己放纵的理由,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自己理应有分寸。
那宝珠就算再怎么样,也与其无关。
事实上,在拥有了古色生香的古灯后,他就该感到知足。
不说什么贪多嚼不烂,但他确实希望自己坚守人品守衡的定律与原则。
这个世界,不是他余大江的,而是大家一起的,哪怕有好运,也不需要一次吃太尽。
本身,余大江的心性就已然变得清新脱俗,当他内心中有意识过来后,自然不会得寸进尺。
想到相应的事情,余大江整个人不由为之一顿。
他突然才深深的反应过来,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会如此?
不能否认,他的个性是有一些心善,但,实际上,像现在的思量,便很较真了。
就跟以前醒悟的道理般: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自己就是不想凡事做太尽了,这是异常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执意去把事情想复杂呢?
有时候,也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或许只是心情,乃至性格使然罢了。
但总感觉,现在的自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会去较真内里的诸多情况,寻求自己所需要的诸多答案!!!
是因为什么呢?
一遍遍的在心里问自己,余大江脑海里忽然灵光一现。
他适时记起一句相应的话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话他最早知道的来处,是源于金老爷子的九阳真经内容,后面方才知道此句是出自道德经。
也即是说,他余大江现在会有如此尿性,是因为他契合了真正的道学。
余大江不想还好,一想呢,内心感触不已。
他之前一直醉心于修武和对武的研究,如今从内里跳脱出来,他便意识到,无论是修武,还是修仙,其实都是修道。
一定要说,修武更着于力,而修仙呢,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核心,是境界,也即是对天地的超凡认知。
也因此,用数学概念而论,修武是修仙里的函数。
他都不记得自己的数学知识是否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