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何风调查,工部尚书铁中铜与其他尚书有所不同,铁中铜的父亲在神武皇帝在位时位居三公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后来真武皇帝继位,铁父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激流勇退,告老还乡,真武皇帝对他的做法大加赞赏,故此没有夺其封地而是允许他的儿子继续拥有封地,铁中铜也是六部尚书中唯一一位拥有属地的尚书,铁中铜此人十分敏锐,拥有治理百姓的才能,可是在朝廷中他却并没有崭露头角,在百官勾心斗角的同时他不断的打理自己的属地,直至今日铁中铜的属地寿昌俨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那里的百姓只知道有铁中铜却不知有天子,这成为了他后来加入刘庸一派的重要筹码。
铁中铜的为人谦虚低调,爱民如子,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在寿昌甚至有民谣传唱“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偌大天下,何人取之?铁家贤德,为皇为父,天子无二,非铁莫属!”当今天子虽不将区区铁家放在眼里,但也不许他们犯此大忌,在朝堂之上真武皇帝当场发难,欲置铁中铜于死地,而铁中铜既没有跪地求饶,也没有破口大骂,他甚至没有半点惊慌,他用一种平淡的近乎冰冷的语气说道:“吾施百姓以恩惠,全因忠心于陛下,故此勤勤恳恳,不敢有一丝懈怠,百姓爱戴,非吾收买人心,只因同僚办事不利,百姓相比之下才以吾为马首是瞻,陛下不该罚吾,该罚的是其他不爱民的地方官员。”真武皇帝听罢,转念一想,似乎有些道理,若是所有地方官员都能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百姓就会认为是皇帝识人有方,至圣至明,可正是因为其他官员腐败不堪,相比之下才显得寿昌百姓安居乐业,世人才会认为这是铁中铜的功劳,如果把这样的人杀死,百姓会认为皇帝是一个嫉贤妒能,昏庸残暴的人,朝中官员也会更加腐败,权衡利弊,真武皇帝不光没有杀死铁中铜,反而重重的奖赏了他,还鼓励文武百官向他学习,但也曾私下里警告过他不要再出现任何流言。经过这一次事件,文武百官也对铁中铜刮目相看,一时间铁中铜奇货可居,刘庸也是在这个时候将其收入麾下。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铁中铜的评价江湖上有另一种说法,传言铁中铜未入朝时,曾入道门学习炼丹,风水等奇妙之术,他善于医学,精通丹药,对风水,建造也十分了解,正是因为在道门的学习,为他日后任职工部尚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建造的宫殿恢宏气派,能够让住在里面的人心情舒畅,活力十足,在当时受到许多达官贵人的追捧,可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个伪君子,虽然他没有谋朝篡位的野心,但他始终有自己的目的,至于目的是什么却没人能说的清楚,想来这些贬低的话怕是某些人看不得别人好的人所传出的谣言。
对于铁中铜,何风也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平心而论,铁中铜算得上是当世贤臣,工作精明能干,为人不卑不亢,对上忠心不二,对下管理有方,放眼天下,这样的官,何风找不出来第二个,可现在李忠却要让何风与这样的一个人为敌,何风实在是有苦难言。何风不希望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暗害一位朝廷肱骨,可这件是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何风也不想让整个锦衣卫为自己陪葬。李忠对何风算是宽容,并没有给他限定期限,可是这也绝不代表事情可以无限度的拖延,每日待在家中是不可能找到对策的,何风决定带上叶明心前往寿昌,准备见识一下工部尚书铁大人的独立王国到底是何景象,这次出巡没有带上风铃,风铃老大不乐意,嘟嘟囔囔的求了何风好几天,可何风最终也没有带着她,给她安排了一个工作,教何府的女杂役练武,就算把她打发过去了,其实何风一刻也不愿意和风铃分开,但何风不能带着她,他怕被风铃看到自己的另一副嘴脸,一副如恶鬼般狰狞的丑恶嘴脸。
何风在锦衣卫中找了一名曾经去过寿昌城的侍卫作为向导,一行三人结伴出发。这名年轻的向导曾在姚勇手下任职,姓李,单名司,姚勇活着的时候他担任姚勇的副手,因为姚勇时常与何风喝酒,何风也见过李司几次,何风听姚勇提起过,李司这个人武功平平,但心思缜密,最初任职在六扇门,是后来姚勇挖墙脚挖来的。
这一路上李司不停的向何风与叶明心介绍寿昌的风土人情,何风与叶明心也用心记下,不敢怠慢。寿昌距京都五百里,距离算不上多远,但路途却是山高水长,每年京都使者到地方巡视,去其他城市多则一个月少则二十天,快马轻骑十五天也能到达,可单单是这寿昌非三五月不能抵达,原因就是这路途布满了高山悬崖,大江大河,多数地方非但不能行马,人亦要手足并用的攀爬,因此但凡是去寿昌的人都不会骑自己的坐骑,他们会在山与山之间驿站更换马匹以此缩短行程。
一路无话,转眼间过去了六个月,何风等人也来到了寿昌城的脚下,虽然紧赶慢赶但仍然架不住秋天多雨,道路泥泞难以通行,里里外外耽搁了三两月的行程,就在快要进入城门的时候,李司小心翼翼的冲何风说:“何大人,锦衣卫的规矩我知道,这一路您都没提过来这儿的目的,小人也绝不会胡乱打听,可一旦进入这寿昌城,我们务必要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两位万万不要和我走散,切记切记。”何风没说话,叶明心倒是不以为然,反问道:“这寿昌莫不是有什么古怪?不然何至于此?依我看这里和别处倒也没什么不同,怕是你太胆小,离开我俩担心自己有危险,是也不是?”李司并没有理会叶明心的嘲讽,仍然严肃认真的说:“我之前就来过两次,每一次都觉得这里透着不对劲儿,可是到底哪里有问题我又说不上来,不过请二位务必相信我,我之前也做过六扇门的办案捕头,直觉很准。”
何风看李司并不是开玩笑,心中默默地记住了他的话,回头提醒叶明心不可大意,三人重整旗鼓进入了寿昌。在京都的时候就曾听说过铁中铜极善治理百姓,寿昌城在他的领导下,民风朴实,欣欣向荣,而且寿昌物产丰富,水产丰美,想必是一个极其富饶的城市,人们都说闻名不如见面,可今日一见寿昌城实在令人大失所望,放眼望去偌大的城池竟然没有一座楼阁!小草房遍布整个城市,着实叫人不敢相信,传闻中寿昌百姓极其幸福,不然也不会如此拥戴铁中铜甚至传唱反诗了,可这一间接着一间的茅草屋真的能让人如此幸福么?寿昌并不是一个闭塞的城市,所有百姓都可以自由出入,这就说明百姓们是见识过闹市高楼的,难道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一群洁身自好,不喜繁华偏爱平淡的高人隐士?可这样的高人隐士会唱反诗,拥护工部尚书做皇帝么?何风百思不得其解。走在寿昌的街道上,完全没有半点闹市的气息,街上很静,所有人都在轻声低语没有半点喧哗之声,可是无数的低语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嗡嗡作响的声音,像是成群的苍蝇让人心烦意乱,又像是寺庙里诵经让人气静心平,这种感觉很怪,乍一听很乱,听久了又变的难以察觉。何风观察着街道上的行人,每个人都衣着朴素,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他们到底在高兴什么呢?除了这些,似乎还有些东西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东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可就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何风与叶明心现在才能真正理解李司的感受,这样的地方不会有人想来第二次。
何风这次来寿昌并没有官府批文,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因此也没有人安排他们的住宿,三人找了一家客栈便随意住下,说是随意找了一家客栈,事实上他们也只找到这一家客栈,可能平日里来寿昌的人并不多,寿昌的客栈少的可怜,客栈的老板四十出头,大腹便便看起来生活不错,这老板恐怕是何风在寿昌见到的唯一一个略显富足的人,叶明心有心上前攀谈,可何风暗示他不要急于一时,这才作罢,何风给了老板一锭金子,告诉老板开三间上好的客房,三人要久住一段时间,听说三个人要长住,老板的脸上乐开了花,想来客栈的生意也一直不太好,突然有人要长住头等房,就连老板也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老板不仅亲自安排了三间上好的客房,还对何风等人说,远来是客,今晚会亲自设宴款待三人,算是为三人接风洗尘。
客栈老板的热情招待让何风三人感受到了一点久违的烟火气,对老板的印象也变得出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