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叹口气:“无事的话,你就回去等消息吧。你双目不便,或者就在府中后厢房住下,等叶姑娘回来如何?”
孟离本欲回绝,转念一想,如此也好,起码如果有消息传来,自己都能知晓,便点点头:“多谢大人。”
他刚起身,便听门外脚步声响,一人踏进门来。
“大人,这位是?”来人声音清朗低柔,看见孟离时低低倒抽了口气,像是有几分讶异。
“这位是叶姑娘的师兄孟离,也是为了李栩之案而来。”包拯笑道,高声唤了马汉进来,“带孟公子去后厢房住下,他双目不便,你吩咐下,饭菜要送到他房中。”
马汉应了,引着孟离往外走。
孟离迈出门去,才走了几步,便听见方才那个声音道:“孟离,他长得、长得……实在是像……”
然后是包拯的声音,不甚在意地笑问道:“像谁?先生在何处见过?”
“对了,当时大人还在庐州,并未见过那人。”公孙策略带怅然地叹了口气,“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十年前!
公孙策说的那人是爹爹?
孟离猛然停住脚步。走在他旁边的马汉心眼实诚,压根没听见书房里的对话,见孟离停步,还以为是没留神什么东西绊住了他,低着头往地上看。
公孙策见过爹爹!他见过爹爹!
胸中气血激荡,再也无法忍耐,孟离猛然转身,复朝包拯书房走去,留下一头雾水的马汉尚在原地。
“公孙先生,我有一事冒昧相询。”
见孟离去而复返,包拯也有些奇怪,道:“还有何事,孟公子但说无妨。”
孟离深吸一口气,似乎是怕自己失却勇气,问得飞快:“先生方才所说二十年前的那人,所指可是孟逸?”
孟逸!原来是他!
包拯微微一惊,转头望向公孙策。
公孙策怔了怔,缓缓点头:“不错,正是孟逸。”
“如此说来,先生是识得他?”
“不错,也算是识得吧。”
孟离再深吸口气:“在下冒昧,曾听闻江湖传言,孟逸媚惑朝堂、声色犬马,为人放荡形骸、昼夜荒淫,这些……可都是真的?”说出这些不堪入耳之词时,他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包拯、公孙策阅人无数,又怎么会听不出来。
“公子为何如此相问?”包拯尚记得公孙策之前所说相貌之事,“不知孟逸与公子有何渊源?”
孟逸当年所判是抄家灭门的罪,此时问话的人又是开封府尹,孟离明明知道不应该说实话,却不知为何,硬是梗着脖子直接说道:“他,正是家父。”
此言一出,包拯与公孙策面面相觑,皆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难怪难怪……我一见你就觉得……”公孙策连连叹道,“你相貌与孟逸甚是相像,虽无十分,却也有七分,皆是过人之姿。”
孟逸以容姿出众而闻名,又因此而臭名昭著,一时不知该把公孙策的话当成是称赞还是讥讽,孟离默不作声。
包拯因不曾见过孟逸,况且他本就不是以貌取人之人,故而对孟离容貌并不在意。此时他眉头深皱,盯了孟离片刻,才问道:“令尊当年是判的满门抄斩,你可知道?”
孟离点头。
“那你……”
“包大人可是要拿我去问罪?”孟离冷淡道。
包拯不语,半晌方道:“事情已过去二十年,我不会为难于你。何况,当年令尊的案子,在我看来,本就疑点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