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伽三人当下牵着马匹,跟随渡缘和尚在大雾中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往前走,堪堪走了大半个时辰,众人身上都已微微有些汗珠,渡缘和尚道:“前边就是镜山寺山脚了,上山之路崎岖险峻,如此大雾天气牲口上去恐伤着性命,三位施主先将牲口暂时安置在山脚下,于我步行而上。”
洛伽和叶行云尚未答话,刘守拙便道:“这恐怕不行,我这坐骑乃是万里挑一的千里马,放在山下若被歹人盗去了可如何是好?”
渡缘听了微微一笑道:“施主好生放不下,这上山的羊肠小道,贤俊之处即便我等常人也仅容双脚踏足,何况是这四肢魁梧健壮的马匹,若是强行带他们上山岂非要了他们的性命。施主只管放心的把它们系在这山下的小溪边,它自有吃有喝,待天晴日出再来唤它便是。非是小僧打诳,在佛门之地谅来不会有人造次。”
洛伽知道渡缘所言非虚,便向刘守拙道:“刘兄弟,渡缘大师慈悲为怀,怕伤了你这骏马的性命,我看我们就依大师之言,将马儿都安置在山脚下,如今这般天气,想来也不会有人来这里。再者大师说的对,有谁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来佛门重地撒野呢。”
刘守拙虽心下不舍,却也无可奈何。几人在小溪旁找了一处水草丰美的所在,把马儿都拴在溪边的绿柳上。叶行云拍拍马儿的脑袋,说道:“马儿啊马儿,你们哥仨可要互相照顾好,倘若有人来意图不轨,只管放开了脚丫子踢将过去就好。”一席话说的众人不禁莞尔。
渡缘见三人安置好马匹,便在左近折了几根树枝,递给众人道:“小僧自前引路,几位施主互相牵引着树枝依次而上,若有不适之处方便互相照应。”洛伽三人应允了,渡缘便在前拾级而上。初时尚不觉累,但几百个石阶上去,道路陡然变窄,兼之山风呼啸,直吹得人摇摇欲坠。洛伽和叶行云都身怀武艺还好一些,刘守拙却已暗地里叫苦不堪,他身子本弱,又在队伍的最后面,已经快要支持不住,却又不好意思喊出声来。洛伽此时已察觉到刘守拙握着的树枝在微微颤抖,心知他怕是要抵挡不住,便一停顿,说道:“刘兄弟,咱俩换一换,你到我前面来。”
刘守拙知道洛伽察觉到了自己的窘境,也不掩饰,讪讪一笑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功到用时方知好,往日里父亲和大哥要我勤练武艺,我都不以为意,今日才知确是为了我好。若不是有你们几位,我怕早已被吹散淹没在这大风大雾里。”洛伽安慰他道:“你也不必自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既志不在此,又何必勉强。”
渡缘在最前面听到了洛、刘二人的对话,大声说道:“再坚持一下,过了这段最危险的临崖道路便好走了,切忌不可往下看,只跟着我走便是。”他这不说还好,一说之下,顿时勾起了叶行云的好奇心,他心道大和尚故弄玄虚,看一眼又有何妨,你不让看我偏要看,扭头便向旁边瞧去。这一瞧之下,两腿一软差点就摔倒在这山道上。原来正如渡缘和尚所说,四人走的是一条临崖线路,旁边是深不见底的大渊,在雾气弥漫中看上去更是令人心惊肉跳。叶行云虽然颇有内里根基,身上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渡缘握着树枝的另一头,察觉到了叶行云的异常,他知道叶行云此刻心神激荡,稍一分神便有性命之忧,便潜运内力,将一股真气顺着树枝传递了过去。叶行云本来心神已乱,内力在体内四散冲突无法聚拢,此时经渡缘内力引导,深吸一口气,三元归一,重又把内力聚集到了丹田之中。叶行云心下感激,轻声说道:“多谢大师。”渡缘不回头,只说道:“我佛说若临千尺之壑,万丈之渊,只要心中清明,达到清心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之境界,则即便身临其境,亦可如履平地而神色不变,几位施主不妨跟随我默念口诀一试。”说罢便念诵起来,语调冲正平和,不疾不徐,自有一股安人心神的力量。
洛伽三人都跟着渡缘和尚念诵,果然几遍过后,心神都渐渐平复了下来,呼号的阴风听起来已不过是如蚊虫细语,不由得都对渡缘和尚心生敬佩。如此又行了一盏茶时光,道路渐渐变得平缓起来,渡缘道:“再向前穿过光明洞,不远便到了镜山寺了。”刘守拙听他这么说,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松了下来,便又打起了精神问道:“不知大师所说的光明洞有何典故呢,可否为我等一说。”渡缘道:“若说典故,这光明洞还真是有来历,等会儿到了洞内我们不妨歇息一下,我为三位一说。”众人听了都打起了精神,脚下也不觉轻快了一些,果然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处洞穴。这所谓的洞穴却是两头开放,迥异于一般的封闭式洞穴,似是有人刻意开凿了一般。
渡缘在洞口停了下来,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在洞口做了个揖方步入洞内,洛伽三人不敢怠慢,也学着渡缘的样子作揖而入。渡缘见他们有心礼佛,心中高兴,说道:“方才施主垂询这光明洞有何典故,其实实在称得上是大有来历。相传当年达摩祖师自北国南下弘扬佛法,在此处附近为大江所阻,达摩祖师虽佛法高深武艺精湛,却不谙水性。彼时大江边尚无渡口,达摩祖师在大江边徘徊多日终是无法渡江。达摩祖师不得已在大江附近寻山一处,一边修行一边思忖渡江的法门。这便在机缘之下来到了镜山的一处山洞。祖师在山洞中妙悟真谛,创出了“一苇渡江”的神功,之后便凭此神功翩然而去。待在南国功德圆满,祖师回返,又在此处渡江,听闻世人在此处溺死者甚多,但他那“一苇渡江”的神功又非人人皆会。祖师怜悯世人,以大法力在镜山之上修建了镜山寺,广收弟子,一边宣扬佛法一边传授众弟子武艺,并令众弟子在江边修建渡口,普渡众人,自此江边便鲜有渡江溺水而亡之人。世人为感念祖师恩德,自发上山进寺朝拜者日多,因山路崎岖难行,便将此山洞凿穿,众人便无需再受翻山越岭之苦。此洞也被命名为“光明洞”,取光明灿烂之意,以感谢祖师普度众生之德。”
三人听了渡缘的介绍都对光明洞肃然起敬,不敢再有戏谑之言。叶行云听渡缘和尚说起“一苇渡江”的神功,心下痒痒,忍不住问道:“不知大师方才所言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神功是何等功夫,大师可会耍吗?有机会施展一手让我们开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