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英兰召集家庭会议,意外的是方桂香缺席了。
李英兰一问才知道她拿上针线箩筐,一早跑去郑家串门。
董有林眼巴巴地问:“娘,要不要我去把媳妇叫回来?”
“不用不用,我已经吩咐她多做几件衣裳了,她爱去哪里做衣裳,随便她吧。”
“言归正传,今日我找你们主要是想说田地的事情,眼下五月底,马上要进六月了。”
董有林一脸严肃地端坐听讲,董有森插了一句嘴:“是啊,六月已经入夏,现在耐旱耐晒的农作物太少了,咱家种点啥合适?”
这件事李英兰已经想过千百回了,昨晚还在白玉空间里面临时抱佛脚翻阅了《齐民要术》:“唔,我的想法是先改善土壤,为明年种水稻做准备,你们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董有林觉得此事自己有发言权,便道:“旁人有庄稼死了,就会刨除根,重新补种苞米、芋头等农作物。”
李英兰根据书上所言,决定实地查看一番。
“嗯,走吧,我们一起去田坎上。”
杨秋花立马说自己要做衣裳,意思是不想去,李英兰懒得搭理,随她的便。
果然,自家的地位置偏僻,除了已经种上的一亩是绿油油的,其他土地都干裂荒芜。
董有林扛着锄头暗自心疼,放眼望去,自家花了百两银子买这些烂地,连鱼塘他都觉得没必要。
李英兰很认真地沿着田坎把每一亩都查看一遍,不仅伸手摸了土壤,还让董有林在每块地上都深挖了一番。
半晌后,她弄清楚了土质。
“这里砂土多,过分疏松,漏水漏肥,先翻一遍土吧,再挑河泥来盖土。”
董有森瞪大了眼睛:“娘,量也太大了吧!”
“挑河泥盖土可不简单啊,要先把河床里面的淤泥挖起来,再挑到田土里盖好。”
李英兰却道:“反正咱家现在不做生意,地里也不缺粮食,我又没让你们往死里干,每日做一点嘛!”
董家两兄弟不再说话了。
现在地是自己家的,累死累活,也是为自家,何况他娘还专门买了老黄牛回来犁地,再抱怨就说不过去了。
董有林留在原地,董有森送李英兰回家。
李英兰至始至终都没有主动问过,买老牛和犁一共花了多少银子。
好在回家的路上,只有他们两人,董有森主动交代了:“娘,50两正好用完了,本来买完牛和犁还剩下2两,这不是得去官府登记吗?余钱用光。”
李英兰不动声色的听完,点头感叹一句:“嗯,花钱容易,挣钱难啊!”
董有森深有同感点头,这次他身怀重金去办事,结果到了牛马市场一看,牲口的价格高得离谱,他磨破了嘴皮子,才买到一头称心如意的。
到家了,董有森自去忙活。把老牛套上犁,整整七亩田,他俩兄弟起早贪黑地翻土,都不知道要翻几天才能做完。
晌午,不等方氏回来,李英兰自己掌勺。
想着他们干活儿辛苦,不仅蒸饭,还蒸馒头,一定要管饱,菜色上即便是炒青菜,也有充足的油水。
“娘!你快看,是赵远哥给我削的小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