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穿越过来的,即便不信神佛鬼怪之说,也该尊敬客气。
高功自然也觉察到李英兰的变化,他笑眯眯地弯着眼角,拿起来一串念珠,看过放下再拿起一串。
如此反复把东西挑拣出来查看后,高功终声。
“施主慈悲,可全收,什么样的是什么价格,皆有定数,余下的事情由小徒与你们接洽。”
等高功离开,有小道长进来说清楚价格,李英兰压根没有讨价还价的想法,他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最后李英兰揣着一锭50两银子走出厢房,随他一起来的董家两兄弟,脸上乐开了花。
董有林比着大拇指夸:“娘,您真有眼光!”
“嘘!别说话!”李英兰拿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墙角。
她发现那儿有个挑扁担的人,一直在打量他们。
董有林顺着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嘿嘿一笑,和人打招呼。
“老哥,你咋在这里?”
“哦,我来卖棒子面,刚从斋房出来歇一歇,我看着背影有点眼熟,又不好意思打招呼。”
李英兰走上来问:“这位是?”
“娘!他就是咱家刚来改茶村的时候,帮忙拉磨的人家,我们是一个村子的!”
“哦!”把驴卖了,用人代替驴拉磨的,原来就是他啊!李英兰对于奸商打心底没啥好感。
她没有和人热情寒暄,仗着自己年长,只是颌首示意。
那中年男子一身灰色短打,后背被汗水打湿了一块,看样子是自己挑扁担爬山的。
她记得方氏说,不好打听别人的营生,现在可不就是撞了个正着吗?原来是把棒子面卖给道观。
李英兰和他没什么可聊的,全是行脚商问,董有林作答,她越听越不对劲,招呼两个儿子回家。
看董有林还不想走,她扯了扯衣角,让老大跟紧自己。
下山的路上,董有林道:“娘,难得遇见熟人,怎么不多聊会儿再走?”
“熟人?哪里熟了?”
“他找你攀谈能有啥好事,左不过是打听我们一家忽然来这里的原因罢了!”
董有林惊讶地眨眨眼:“娘,你咋知道?”
董有森推了一把大哥,让他收起傻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平时也不见走动,估计是怕咱们家和他抢生意吧!”
李英兰少不得要多嘱咐两句:“没有无患子树,咱们挣钱的这份快钱,难有下回了,你们回村把嘴闭紧,财不外露,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娘,你放心,有我看着大哥。”
这方面,董有森自认是比大哥要强的,李英兰嗯了一声,一起驾车归家。
七月初七,在中元节之前,迎来了乞巧节。
董家人似乎都忘了,偏是方桂香去了一趟郑家回来,提起了这一茬。
“娘,郑家办的可隆重了,设有两座香案,要拜织女娘娘和拜魁星官。”
李英兰经人提醒,自当想起来,乞巧节又称女儿节,是女儿家的重要节日,不知怎的,在后世被硬生生营销成了中国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