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是注明某一页某一段的第一个字,让学子将其后部分段落全部默写。
第二场,考试帖诗。以“秋光先到野人家”为题,写一首五言八韵诗和一首赋得。
第三场,考时文题。“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题目选自《论语·述而》。
第三场的卷子最后跟着一题九章算术,因为只考一题所以没有单独考一日。
董花生边回忆边书写,停停顿顿,再走出厢房已经是黄昏时分。
李英兰出来给孩子端来人参鸡汤:“老村医翻山越岭挖到的人参,专门送给你补身体。”
董花生心里一股暖流而过,喝了干净又舀鸡汤泡饭,就着腌菜香喷喷吃完。
“阿奶~我们一起去文叔叔家可好?”
董花生对自己的答卷没有把握,他怕写得一塌糊涂挨批评,所以非要拉着奶奶去。
李英兰岂有不依的道理,嘱咐方氏看顾好佳音,她带上一罐糖炒核桃登门。
文修齐当这几年山长,人变得老成,对书院学子是出了名的严厉,他一言不发看誊抄试卷,董花生紧张得使劲扣茶杯上的花纹。
“你这个答卷,试帖诗两首写得颇有灵性,时文题我看要依据考官的品味。”
“而且今年的秀才名额减少,是否考中,在五五之间。”
文修齐此话比说“一定会落第”还要扎心,若他说肯定不行,那就没盼头,好好开始复习,准备下一场考试。
现在说五五之间,这不是给人燃起希望,又可能浇灭希望吗?
李英兰少不得要追问两句:“为何只在五五之间,是哪里不妥?”
文修齐倒是爽快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旁人的时文题无不是洋洋洒洒写下千字万字,他写的虽好,却略短了些。”
文修齐视线略过李英兰,又问一句:“你的卷面可干净,字体如何?”
董花生老实道:“卷面干净,握笔累了我就停下来,保证写字的手不打颤,许是休息的时间过长,所以花在答题的时间就少了。”
文修齐颌首,垂眸沉吟半晌才道:“你不必有心理负担,以你现在的水平,即便本次春闱不中,下次一定会中。”
“下次一定会中?”如此肯定的话,可见文修齐对董花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认可。
李英兰听罢,又惊又喜。
她孙子从小就需要鞭策着学习,后来上了书院有同窗和夫子监督,她在课业上能插手的地方就变少了。
真正插手过,当属她曾经冒险,把空间里面的白话释义版本四书五经取出来,给小花生当学习工具书,帮助他理解晦涩难背的古文。
董花生的四书五经学得不那么费力,白话释义文功不可没。
转头看孩子,他的脸色也转阴变晴,揭过考试这一块,两家人又闲谈一场才离开。
出门以后,他们没有放松,而是提着礼盒去鸿胪书院,找授业夫子再看一遍卷子。
此时鸿胪书院又招收了一批新童子,七八个人,董花生因为吃喝好,才八岁就比普通孩子略高,他眼神落在新童子身上。
四五岁的年纪,满脸兴奋地在书院排队,领取儒衫和庄子巾,和他从前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