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道理让上位者先开口,她机敏的给出话头:“您有何事尽管吩咐。”
蒋知府一直很欣赏董老夫人,对她没有摆谱过:“您知道本朝的会考是怎么样的吗?”
李英兰如实的摇摇头,她对这块内容知之甚少。原主在卫府当丫鬟,也没有听说过话。
蒋知府真诚道:“今日无案要审,有了空余时间,想起进之年纪太小,我身为他的师傅,应该先把会试的辛苦,给老夫人交代清楚。”
李英兰万万没想到,她来官衙后院开家长会。
关系到小花生的前途,她肃着脸:“您请说。”
“本朝会试一般定在八月秋闱,有秀才功名的学子可上京赶考。会试分为三场举行,一场三天两夜,一共要考九天六夜。”
李英兰惊得合不拢嘴:“这哪里是考试,这是去京城受罪啊!”
“请问知府,每考完一场能休息多久?”
蒋知府答:“休息当夜,可以回到住地,换洗衣服,整理被褥,更换笔墨纸砚、餐食烛台等。”
“考场中每个号舍分发‘前置炉’一个,炭火一篓,供给学子煲茶汤饭食之用。”
蒋知府介绍得这样细致,李英兰心里感激,他说的都是过来人的辛酸泪,可见对董花生抱有很大期许!
这时候,她得夸啊!
“科考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府大人能顺利通过考试,着实不一般,我家孙儿能认您做师傅,是他的福分。”
谁不喜欢听奉承的话,蒋知府嘴角一扬,胡子快飞起来了:“比喻有些意思。”
“他若想达到我的高度,光考过会试,还不行!”
李英兰有点傻眼,古代科考比后世高考可难太多了!
蒋知府娓娓道来:“会试分为两榜,一甲暂不定出身,二甲则放榜,定出身为举人。”
“会试定了出身的举人可以到吏部排队,等着下放官职!想再学三年重新考的人几乎没有,谁愿意再受一次九天六夜的苦?”
李英兰听出关键:“所以若不能一举冲进殿试,科举就算到头了?”
蒋知府悠然颌首:“算是,再来说说会试一甲,有资格进入殿试,殿试由天子任主考。
李英兰一听天子是主考官,忍不住八卦一句。
“参与殿试的学子都能见着天子龙颜?”
蒋知府罢罢手:“非也,有时天子不会亲自到场,派遣太子、皇子代任也有可能,但是考题一定是天子所出。”
“哦!”李英兰在心里小小失望一把。
蒋知府可不管她心里的小九九,继续介绍考试情况:“殿试成绩分为三甲。”
“殿试一甲前三名,赐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二甲无固定人数,赐进士出身。”
“殿试三甲无固定人数,赐同进士出身。”
李英兰的八卦之心,燃烧着熊熊烈火,她顶着天雷问一句:“不知蒋知府您……”
“同进士出身,现在的临安只有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