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兰的几点要求提完,对方全盘接受,她再没有异议,把董佳音叫出来拜见。
小姑娘行普通的常礼,仪态很大方,看人的眼神清澈明亮,崔嬷嬷阅人无数,她一眼就可以分辨,眼前的孩子心思纯净,是无拘无束养大的。
崔嬷嬷此时更加理解了李英兰所言,她不愿意旁人随意在白纸上着墨,她希望佳音身上的五颜六色,都属于她自己。
崔嬷嬷爱怜的握着佳音的手:“这孩子好,我收下了。”
董佳音还没说话呢,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她奶奶示意回小院了。
崔嬷嬷目不转睛看着孩子离去的背影,对李英兰勾唇一笑:“老夫人不瞒你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纯粹的孩子。”
李英兰不知对方所言是真心还是恭维,她淡然一笑,没有全信。面不改色问起了束脩。
“您如何收费只管开口,若涉及琴棋书画,要买什么我一定配合。”
她在后世可是见过不少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课外才艺,破费的买东买西,买回来了孩子又闹着不学,昂贵的乐器或者书本摆在家里落灰。
在古代只有一点好,女子的世界没有数理化,全面向文科和艺术兴趣爱好发展,是文科生和艺术生的福音。
崔嬷嬷欣赏李英兰的直心眼,在京城能不能讨喜不好说,但是在淳朴的乡下,容易获得好感。
说来,她进门至今,老太太都没有旁敲侧击的打听过她过往,也没有提及一句宫里,是她这些日子见过的唯一人,印象着实深刻。
茶水尚有余温,她浅抿一口继续道:“一个月五两,不得拖欠。该用什么乐器或者器具,一律由我选,你们付钱,额外把孩子送到鱼井村学。”
崔嬷嬷也不客气,决定收徒,她要讲一讲自己的要求。
不知旁人家作何想,李英兰不介意古代家教不上门,毕竟这跟送孩子上补习班差不多。
“何时上课,何时下课,我们好去接。”
崔嬷嬷微微一怔,老太太挺对她脾气,提要求和应要求的时候不含糊,和她打交道让人舒心。
“两个村子隔得不远,辰时四刻送来,未时四刻来带走。”
李英兰一琢磨,大约是早晨八点过去学,一直呆到下午三点过。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别人家。
“好,孩子的午膳我们会准备好。”
李英兰笑着让崔嬷嬷稍等,去取了银两过来,把该给的银子一付清,就让董有森在把人完好送回。
外人走了,董佳音趴在墙边听了好一会儿,她跑出来搂住李英兰。
“阿奶~等孙女回来陪您吃晚饭。”
宠溺的摸摸头,李英兰对她和颜悦色的笑了。
“佳音是我们家的贴心小棉袄,离了你奶奶吃饭都不香。”
董佳音也就对自家人亲近些,和郑菜花一起玩,也没见有多热情,不知这孩子是不是认人。
李英兰不由得操心,想多嘱咐一句:“以后崔嬷嬷是你的师傅,你可要敬重她。”
董佳音露出甜笑:“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