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吗?”柳三娘真心不觉得。
“这样还不高?你嫁给丰收那会儿跟他看对眼了?只怕一眼都没瞅上吧!嫁了个穷小子不说,婆婆的脾气好像也不大好,幸亏婆婆死得早,不然够你呛的。
我可没那么高要求,只要我女婿能够真心对我家芬芳,到时再有个五两八两的压箱钱,让她底气足足的,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五两八两的用完就没了,你就没想让她学个什么好傍身?”
叶大梅停下手,一脸不解看向柳三娘。
柳三娘一脸恨铁不成钢道:“芬芳这孩子聪慧,等七叔公做出织布机,你就让她跟着湘芸学织布,学会了织布她就能有个好手艺,不仅自己能赚钱,将来嫁到婆家,说不定婆家人还要看她脸色呢!”
叶大梅恍然大悟,当即激动得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看我这死脑筋!等她学会织布了,说不定还不愁嫁呢!”
柳三娘也笑了,“到时就等着媒婆上门,在家挑女婿!”
“对对对!”叶大梅眉笑颜开,“说来说去,最有福气还是你,能娶回个这么孝顺又有本事的媳妇!”
柳三娘一点不谦虚,还点头认同道:“这你可没说错,湘芸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被她们议论的孟湘芸正坐在炕上一边给冯棉和如意扎小辫子扮靓靓,一边和程燕说着话。
“我去府城的布庄时,偶然听人说过今年的棉花大丰收,可我怎么觉得镇上卖的棉花也没降价,好像还是一斤二十八文,不,八月份我来时是一斤二十五文,还涨了三文。”
程燕是一脸淡定,“涨三文还是少的,往年起码涨七八文,十文二十文都有过。”
孟湘芸惊讶得张了张嘴,“怪不得棉布卖这么贵!若是我们这里也能种棉花就好了。”
“听说有人种过,不过产量不高,而且容易长虫生病不好打理,所以就没人种了。不过白城却很适合种棉花,全国的棉花基本都来自白城。”
孟湘芸看向程燕,心里突然有些了然,“燕姐姐是打算去白城买棉花?”
程燕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目光,“没错,白城棉花不值钱,棉棉爹在的时候,听他说过白城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棉花,有些人家卖不出去,棉花放得生虫只能丢掉。”
“那确实太可惜,不过对我们确实有利!”
两人对视一眼,眸子里暗藏兴奋的光芒!
冬月十八
一早,周东和周南小西每人背着个大背篓,除了去米铺卖限购的米面,今天主要的目的是要买成亲宴席的食材。
虽然没想着大摆宴席,可想着孟湘芸身份不一般,他们也不想委屈了她,所以怎么着八九十桌还是要的。
宁丰村一共有七十户人家,每家一人也有七十人,还不包括一些亲近的亲戚和左右邻里都要阖府统请的,所以周家决定摆十桌。
三兄弟每人三斤的限购,一半买了黑面一半买了玉米面,然后才开始去买柳三娘交代的东西。
猪大骨十斤,排骨十斤,五花肉十斤,足足装满一背篓;几个猪肉摊的猪下水扫荡完装了满满一背篓,还露出个猪心猪肺,要掉不掉的样子;红豆绿豆花生各十斤,还有之前的那九斤面,合起来又是一背篓。
满满当当装了三背篓,三兄弟买完东西开始往回走。
刚出镇口牌坊不过百步,却见五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按着两人在地上拳打脚踢使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