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下的这道圣旨,在七日之前,就已经公之于众,娘娘如此说,是消息太过闭塞,还是为了掩饰什么,欲盖弥彰啊?”李秀继续道,锐利的目光似乎要将刘芳射穿,
他不打算就这么放过她,不给这个女人一点教训,以她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子,日后一定会经常来这乾清宫给他上眼药:
竟敢趁着他出宫的空当,率领一群人不由分说的直接杀进皇上的寝宫,往好听了说,是你担心皇上安危,往难听了说,就是意在不轨,犯上作乱!
真是,胆肥得很。
“本宫……”刘芳被李秀的一通逼问,怼的哑口无言,一边想着说辞,一边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怒火。
她闯进来,是有自己的目的,可皇上在还在这里,他一个小小的太监,纵然是皇上的心腹,也不能代表皇上,他有什么资格和审讯似的,逼问自己?
“本宫因担心皇上安危,一时鲁莽,请皇上赐罪。”灵机一动,刘芳道,略过李秀这个小喽罗,把问题直接抛给了皇上。
以为这样,就可以逃过一劫?
李秀不语,只是目光有些怜悯的扫了一眼刘芳,然后把身子探到床帐里,大声对里面的皇上开口:
“回皇上,芳妃请求赐您罪!”
跟“皇上”回禀的时候,李秀的手悄无声息地掐了“皇上”的屁股一下,示意他不要说话。
说罢,李秀把耳朵靠到皇上耳边,做仔细聆听状,过了片刻,他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再次大声道:
“诺,奴才知道了!”
“皇上口谕:芳妃违抗圣旨,私闯乾清宫,乃是后宫管理不严所致,将其移交太后,有太后一律处置,钦此!”
“臣妾……”虽未听到皇上亲口所言,心上有一丝疑惑,但事已至此,皇上的面是肯定见不成了,再闹下去,只会加重太后自己的责罚,刘芳只得认栽,“臣妾,领旨谢恩。”
望着刹羽而归的刘芳,李秀邪恶的勾起嘴角:
“皇上”当然什么也没有说,而他之所以要替皇上下这个口谕,就是为了把他移交给太后,让手段严厉,赏罚分明的太后收拾她。
他在心里说过,一定要给她一个教训的。
丞相府门口。
“终于找到了!”头发斑白,拄着一根拐杖的老汉激动开口,正是之前在茶楼被抢了女儿的老伯。
说罢,老伯便迫不及待地往里面闯。
“干什么的?”见状,守门护卫阻拦道。
“这两位官家,老汉久闻丞相爱民如子,大公无私,所以来找丞相,替草民做主啊!”说着,老汉已涕泪具下,激动地跪在了地上,对着两个护卫磕起了头。
女儿刚被抢走,他就马上寻了过来。
男人到底比女人严谨,老汉决定答应女儿出去卖艺前,已将想好了对策。
右丞相马吉爱民如子,有口皆碑,而且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权贵,还是卑微若尘的贫民,他都一视同仁,一旦女儿出了什么事,他便去找马吉。
所以,虽然没见过马吉,但马吉名声在外,他敬佩且信任,早已下意识地把马吉当成了自己的底牌。
虽不熟,却如故人相见。这,大概就是大丈夫立身于天地之间,应身正名德馨的原因吧。
“老人家,你先别激动,”见状,并没有像其它官员的府邸一样,见是个一贫如洗的农民,便立即轰出去,毫不犹豫。
身为右丞相府的守门护卫,自然知道主人的脾性,他爱民如子,经常处理京兆尹处理不了的冤案,只要有人来申冤,经过查实确有其事的,一定会为民做主。
对于这种冤主求上门来的事,他们已经司空见惯,而且,主子爱民如子,他们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不敢,也不会,把主人最在乎的百姓,不由分说地轰走。
友善地把冤主扶起来,其中一个护卫开口:
“这位老伯,你可先去找过京兆尹?”
大豊朝的每个官员,都有自己专门负责的工作,不然,也不会分出那么多,不同名称,不同性质的官职。
查案这件事,是京兆尹负责。
右丞相虽然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但他要管理大豊百官政务,日理万机,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查不属于自己职位之内的案子。
而且他的名声这么好,肯定所有人都想找他来查案,即使不查案,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偶像”,也要过来见一见,恐怕他会被活活累死。
所以,丞相府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来找丞相申冤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确有其事的;第二,找过京兆尹,解决无果的。
第一条倒是没什么,因为要申冤,肯定要有需要被洗冤的事,而第二条,对替他人倒是没什么,可是苦了京兆尹。
因为是“找过京兆尹,解决无果”,去找右丞相,所以,有一个找右丞相的,就证明他这个京兆尹没处理好案子,也就是说,他玩忽职守,或者,能力不足。
不好的名声传到百姓那里,倒是没什么,毕竟他们也不能把自己怎样,但不好的名声,传到管理全大豊官员的丞相那里,就不一样了,即使自己不被罢官,也会被他在心里记上一笔,而这一笔一笔地在心里记多了,最后也是罢官,要是赶上自己运气不好,丞相实在看他太来气,直接要了自己的命,也未为不可。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小命,他不得不“被迫”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完全继承了丞相为官时的那一套作风:
不管结果如何,跟丞相学,即使最后案子他没解决,被转送到了丞相那里,被丞相找出错处总会更少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