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邹平传来捷报,东原三军大胜,西夷上军佐常在被枭首,顿时举城欢腾。
容宣问白涧,常在被斩首示众可曾引起西夷民愤没有。
白涧说并没有,言辞间充满了对右庶长黎武的赞许。其言是因常在治军过于苛刻,幽禁兵士家眷在先,苛待虐杀属下在后,军中本就怨声载道。而黎武派人将那些家眷救出来之后竟放回了西夷军营,放人前少不了一番离间煽动,西夷兵士在家眷的哭诉挑拨与感激之情作祟下,临阵倒戈自是水到渠成。兵败后,常在的头颅是被他自己的副将亲手砍下来的,并非东原军动的手,西夷人属实怨不得东原心狠手辣,怪也只能怪自己人忘恩负义。
“那副将将常在的头颅献给了黎武,却是并未求赏,一个人悄悄地走了,黎武找了好些天也未能找到此人的踪迹。”白涧觉得这个副将颇有意思,如此做派难不成是因为受之有愧、良心不安?“他莫不是不二臣,出于忠义之心而不愿食他国之禄?若当真如此便更有意思了,听闻他与常在并无仇怨,亦无家眷之忧,实不知因何故反目。”
容宣轻笑不答。忠义之心自是有的,只不过所忠之人、尽忠之事却非西夷。
他看着地图琢磨了一会儿,接下来东原三军是该往蓟城去了。待取下蓟城,西夷便算是亡了三分之二,东原三军凯旋指日可待。
“可知那季子桑逃往何处去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季子桑在这一方面远不如姜妲心里有数。他既无治国之才亦无征战之力,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倒是玩得炉火纯青。
季子桑之我行我素世所罕见,其人全然不听司马规劝,一心只想取胜,甚至不惜麾下兵士性命,昼夜不停进攻开战,倒是因此取得了几场胜利。只是杀鸡取卵必非长久之计,其后反效自现,夷军精神倾颓,接连惨败。
况且季子桑为人刻薄寡恩,无常在之能却具常在之性。西夷一向以治军严格著称,这本是好事,到季子桑手里却变成了严苛,常因苛待引人不满,于是便有人私下里抱怨他“艳冶蛇蝎”。此话不知怎地为季子桑所知,其不问缘由怒斩十余名兵士,煞是令人心寒,最终自食恶果,中军军心涣散,不少兵士做了逃兵,致使司马与中军将带领的这支队伍惨败而逃。
胜败本为兵家常事,但西夷兵败的原因着实难以宣之于口,闻者无不耻笑,魏吴尤甚。
也许是为了保全所剩无几的颜面,季子桑频繁流窜于三军当中,但在军中待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也不到五个月,其后便不知跑到何处去了。尽管容宣早在西夷放了人手于暗中盯梢,却在涑郡的山林里将他跟丢了,随后虽在多处闻其踪迹但一直未见真容,故不敢确定季子桑目前究竟身处何地。
白涧翻开手边两卷竹简,答说,前日有人瞧见季子桑带了一名寺人,两人乔装打扮后骑着马偷偷摸摸地往渭邑的方向去了,约莫是想悄悄潜回王宫藏起来。想来东原军势如破竹,身旁又有各方势力围追堵截,再加上他名声不好,无人愿为之助力,他孤身在外风险太大,还是安分待在渭邑安全些。
“传令,务必将季子桑拦在渭邑城外,若是已经进了城,便想办法再将他引出来。”
“依君侯之意当引往何处去?”
“蓟城最好。”若能在蓟城擒获季子桑,三军便不必再去往渭邑,战线无需拉那么长,给东原节省即为给容宣节省,省下的还有大用。倘若季子桑不肯去往蓟城倒也无妨,改行第二套计划便是,他的头颅和他本人一样好用。
“是。”
“等等,”白涧走时容宣又唤住他,“赵太子近日可有意向出兵?”
“未。”
“好,去罢。”
待白涧寄好信回来,其见容宣在帛上描描画画,遂调笑他又在画小君,当真情浓似蜜。
“不过闲暇随笔罢了。”容宣老脸一红,心里却是叹气。自萧琅走后,他每年都会画一幅帛画收藏起来,如今已是第四幅,日后还不知要画多少幅才能等到那人回来。“明后日……”
“君侯!”容恒忽然匆匆推门而入,一边关着户牖一边急声说道,“快!宫里来人探望您,已往书房来了!”
怎么又来了!
容宣暗中抱怨着,连忙停笔,将画卷和地图藏进暗格里,随后起身点了胸前几处穴道,脸色须臾之间变得苍白。他一手扶着白涧,佯作脚步蹒跚的模样走向榻边。
听见屋外有说话声,白涧瞬间变作一脸忧愁貌,将容宣扶到榻上坐下,“君侯啊,您这副病身可如何是好哇!”
“重病不死已然幸甚,咳咳……亦不知还有多少时日能够挥霍。”容宣幽怨悲凉太息,像极了命不久矣之人。
二人正声情并茂地演着,寺人便随家老进了书房,其见容宣可怜情状自是一番寒暄问候,好在这人只是奉命来送些补品,同容宣说了三两句话便告辞离去。
寺人方走片刻,容宣立马从榻上跳下来,称自己明后日要出门一趟,他不在家时便需白涧帮忙照看料理,他会留下墨蒙帮忙。
白涧忙问他往何处去,有无随从随行。见容宣指了下容恒,他立刻担忧地劝说,“不可!容恒又不会武,倘若君侯遇到危险可如何是好,不妨再带上墨兄弟。至于府内,仆请少上造或沉皎兄弟帮忙便是。”
“沉皎跟在先生身边怕是无暇分身,龙非亦不在家中。”容宣让他放心,容恒虽不会武但他会,对付三五成群的刺客杀手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