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朦胧,如轻纱般将杭州城笼罩,逼人的月光散去,月亮渐渐隐入云层,夜里的杭州城,漆黑一片。
将入秋的季节,夜里难免有瑟瑟寒风,街道上却早已是再无行人。
黑暗之中,一少年蓬头垢面地躺在地上,身上有不少伤痕,呼吸微弱,似乎快要绝气。
寒风无情地吹着少年,丝毫没有任何怜意,可少年并未因寒冷而瑟瑟发抖,因为,少年早已晕厥过去。
“真是够扫兴!这破剑又值几个钱,死穷小子!以后记得给我滚远点!”
少年身后的大门再次被打开,一柄长剑被人丢了出来,砸在少年身上,那人继续臭骂几声,而后将大门关闭。
从其中扔出那柄剑,正是白仇的万骨刚柔剑,而这被丢在不夜酒楼外的少年,当然也不是别人,正是白仇。
寒瑟秋风欲催魂,少年已是断肠人!
漫长的黑夜,携着无尽的寒风渐渐吹过,杭州城,迎来久违的日出。
不夜酒楼仍未开门迎客,但众多“客人”却已是纷纷围聚在了酒楼门前。
按理说,平日这不夜酒楼生意再好,却也未出现过尚未开门便门庭若市的景象。
可此时,却正是这种情况。
只见近二十号人围聚于不夜酒楼门前,看着面前的景象,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嚷声不绝,众人久久不散,越聚越多。
至于他们所观的景象,正是白仇醉躺于地,口中胡言乱语,有些疯癫之意。
这种情况在杭州城并不少见,当今朝廷财力亏空,天下百姓渐穷渐苦,难民、乞丐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即使是古来富饶的苏杭之地,也不乏有一些乞丐的身影。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杭州城的百姓早已看惯,见怪不怪。
至于为何此时围聚了这么多人,无非是因为白仇衣着不俗,不像是个简单的乞丐,倒像是一个家世不俗的子弟。
一个普通的乞丐,众人当然早已见惯,可白仇这个“乞丐”,倒是有些稀罕!
已是到了辰时三刻,人群不减反增,将近有了三四十号人,不夜酒楼也已开门迎客,可众人却没有要进去喝酒的意思,只在在门前有说有笑。
街道的五十步远处,一少女慢慢朝着此方向走来。
这名少女面容清秀,俏脸精致,玉瞳邃然之中略带敌意,颜貌美丽之中带着些许英气,身着白纱轻衣,微披着一席黑色长发,身材不算太高,气势却甚是不凡。
这少女年纪不大,看似却有些稳重,正是那会川尼派的若幽。
她本承其师净邪师太之令,任当今尼派掌门,可却因欲寻屠门客复仇,而暂传玉女令于尼派长老——净秽,稍作打扮后,独自一人往江南之地来打探消息。
若幽下山,方几日时间,便快速地赶赴江南之地,自然,江南人口众多,消息通达,应当是打听屠门客和五行旗消息的好地方。
论消息通达,整个大宋,江南当属第一,国都汴京次之,因此江南之地,定是若幽的不二之选。
从会川府到江南之境,路途不算近,若幽稍快步伐,乘马而至,终于还是在三日多的时间里赶到了杭州城。
这两日,若幽星夜赶急,没做什么太久的休息,故而此时正饿着肚子,首要之急,当然还是要找家店铺,休息休息,饱饱肚子。
可这杭州城,若幽只来过几次,不太熟悉,哪里知道什么好客栈,因此转了半天,也没有转出个名堂。
若幽将目光看向前方,当然发现了人群围聚之地,简单一看,那里似乎还真是一家酒楼。
若幽心中念道:“门前这么多的客人,挤都挤不进去,想必此店当是不错。”
于是若幽径直往不夜酒楼方向而去,走到人群处,却迟迟挤不进去,好不容易挤进去,才发现,这哪里是来喝酒的客人,分明是一群喜看热闹的闲人!
若幽见状,正欲失望离开,突然注意到地上醉倒的少年。
这少年蓬头垢面,醉意醺醺,若幽浅看去还未认出此人是谁,可待其细看去时,才淡淡地认出是白仇来。
而后,看到其身边的宝剑,才完全认出人来:“啊…这不是那日救我那人吗?他,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