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春秋初期。
桓公三十年,河南召陵之地。
齐桓公刚和楚国结成同盟,管仲便向他道贺: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召陵之盟是个良好开端,主公的霸主地位,更加巩固了!”
言罢,管仲脸上露出笑容,深深地躬身行礼。
齐桓公爽朗地大笑,拂一拂衣袖,抬手示意管仲不必行礼。
“实乃仲父之功劳,若非你与楚国议和,恐怕又是一场恶战,以楚国的实力,根本不是齐军能够抗衡的!”
管仲抚须赞叹:“此番算上楚国,再和原有的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主公一共有八国为盟国。”
“这次盟约,不仅避免一场大战乱,还为诸侯的发展奠定基础,主公乃天下霸主的典范!”
说完,还左手抻着袖角,右手在空中画个半圆,竖着大拇指称赞。
对于此次结盟,两人都颇为满意,也算是皆大欢喜。
当日晌午,他们把酒言欢,已经许久没有这般痛快地畅饮。
酒兴正酣之际,画卷在天地间展现。
齐桓公看向管仲,虚心地请教:“依仲父所见,有何见解?”
管仲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放下酒盏,转身面向齐桓公,轻捋着胡须说:
“此子若是得了鲍叔牙这等高人指点,必成大器,所谓三岁看大,若是没人管教,如此顽皮乖张,怕是将来会胡作非为。”
管仲又摇摇头说:“此子执掌大权时,恐怕会少了圣人的仁恕之德。”
齐桓公深信不疑,这小皇帝一味地骄纵,怕是凶多吉少!
……
与此同时。
北魏时期。
太和十五年。
孝文帝刚陪祖母到方山游览,祖母很喜欢这个地方,想死后安葬于此。
孝文帝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他没想到,祖母在他登基两年后,竟然已经开始考虑身后事。
为了表达孝顺,孝文帝下令在方山,给祖母冯太后修建陵墓。
不仅如此,孝文帝还决定诚心为祖母祈福,特意下旨:“朕幼年继承大业,全靠英明的太皇太后处理国事,国家才能得以安宁。”
“朕欲借助佛祖的力量,来报答她的恩德,将皇宫里饲养伤害生灵的猛禽,全部放归山林,在饲养它们的地方,给祖母建造佛塔。”
自从冯太后执掌朝政,就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作出正确的决断,深得朝中大臣们的信任,她的声望非常高。
冯太后见孙子如此孝顺,心中一喜,却也制止了他:“哀家素来节俭,不该如此大费周章,修建佛塔的银两,不如捐给疾苦的百姓。”
李冲很有眼力见儿,立即打着圆场:
“陛下蒙太后抚育,略表孝心是子民之福,以太后的功德,衬得上佛塔庇佑,只有太后长命百岁,方能保天下久安,佛塔的建造是众望所归。”
“更何况,如今天下大势已成,国库必定会更加充盈富足!”
孝文帝一向看李冲不顺眼,据传言他和冯太后有暧昧的关系,冯太后对他也是青睐有加。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李冲这一番话,倒是顺着孝文帝的心思,由他劝太后也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