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宰相王叡(rì),也在一旁附和道:
“冯太后足智多谋,对外能裁断重大事宜,对内能决断生死赏罚,大臣们受了您的恩惠,也期盼佛塔为您积福。”
冯太后本就笃信佛教,曾在长安城为自己的父亲,建造了一座寺庙。见众人这么有诚意,是真心希望修建佛塔,自然甚是欢喜。
所以,她也没再推托,含笑应承下来。
恰好这时,天地之间出现画卷。
冯太后看到小溥仪,立刻为之动容,擦了擦眼泪,叹息道:
“宏儿当年也只有5岁,与他异啊!正是贪玩的年龄,这孩子可怜,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见了乳母都那般亲切。”
孝文帝拓跋宏更是感慨万千:“朕比他幸运,朕有皇祖母庇护,可他还没登基,太皇太后就撒手人寰,王公大臣们,又岂能听命于一个孩童?”
王叡深以为然:“依臣之见,帝师最为关键,肱骨大臣其次,可没有太后管束,他很容易唯我独尊!”
孝文帝听闻,连连点头:“这溥仪的将来,恐为不妙啊!”
……
与此同时。
大清王朝。
乾隆三年,清高宗乾隆已是27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看到爱新觉罗的后世,这般不遵祖制,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强忍着心头的火气,看见溥仪在宫中如此胡闹,心中更为恼怒。
和珅满脸堆笑,向前走一步,开口安抚乾隆的情绪:
“陛下息怒,此子过于年幼,贪玩是天性,调皮的孩子才聪颖,看他很会驾驭人,根本不用教,天生就是帝王的命。”
乾隆瞪了和珅一眼,怒道:“永璋正如他的年纪,哪有他这般顽皮,照你这么说,朕的三阿哥不够聪慧?”
和珅一听这话,脸上的笑意顿时消失,连忙开口解释:
“溥仪进宫之前,并没有多么调皮,进宫之后,只要他一哭,所有人都给他跪下,他也是在试探自己的权力。”
“你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年纪这么小,就有如此大的权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
与此同时。
大元王朝。
元世祖忽必烈有些微醺,看着溥仪调皮玩闹,便跟着开心起来。
见溥仪把人当马骑,感觉很是畅快,便高兴地说道:
“这就对嘛,骑马要趁早,我们草原上长大的小伙子,哪个不会骑马。”
“董大,你看他,没有人教过他,就会挺胸抬头,眼睛直视前方,双腿并拢,孺子可教也!”
董文炳进宫面圣,不料,皇帝正在饮酒作乐。
他刚要告辞离开,一听皇帝在询问他,便尴尬地回答:“皇上,您是知道的,臣不会骑马!”
元世祖忽必烈摆摆手,一拍脑门,说道:
“看来朕是喝晕了,忘了你是汉臣。这小孩子骑马,扔到马背上就会有感觉,这是天性!”
“而你们汉人的孩子,就没有这等恣意快活,朕每次喝晕的时候,总想要纵马驰骋,奔腾在草原之上,那才叫酣畅淋漓!痛快啊!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