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捋了捋雪白的胡须,接着说道: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里面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又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在这一章里面告诉人们,“知人者智”,这就是说一个人能够认清别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老子还告诉人们,“自知者明”,一个人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是一个很聪明的明白人,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一个依靠力气大,打败别人,这个人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知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坚强的人就是有志向的人。始终是守本分的人,就是一个长久的人,人死了,还活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个长寿的人。老子的这一章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的所说,文字比较通俗易懂,语言也比较简单扼要,道理说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老子的这一大智慧,讲的道理十分深奥,耐人寻味。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重点是在讲人的智慧的重要。一个人的智慧有多么的重要?一个人要战胜别人很容易,只要力量大就可以了,但是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人,光靠力量肯定是不可以的,主要是要靠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战不胜的强人。
老子告诉人们,一个人想要富有,必须是“知足者富”,就是说知足的人才能富有,人们都会觉得知足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不贪心就能知足。可是要成为一个不贪心的人,一个知足的人,还是要有一定智慧,有了智慧才知道知足,没有智慧的人不可能知道知足。
老子在这里说的“知人者智”,就是说人活在人世上,很难的事情也就是能清楚的认识别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没有好人坏人的明显特征,所以认清一个人是世界上很难的事情。所以,老子说能把别人认识清楚的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老子是在感叹,在人类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的人最多仅仅只是一些小聪明,小聪明那是不能算做智慧的,因为智慧的人看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把问题看得比较长远,一般小聪明的人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看问题就比较浅显。
那么老子为什么会把智慧和认清人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老子的一个大智慧,老子认为人活在人世上,认识人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大问题,一个普通的人也好、一个单位的领导也好、乃至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着都离不开认识人的这个智慧。
一个普通人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上当受骗;一个领导者没有认识人的智慧,就会引狼入室;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没有认识人的智慧,轻者就会是国家受难,严重的就会使国家灭亡。
比如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晚年的时候,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由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杜绝言路,排斥异己,打击忠良;杨国忠更是一个小人,不但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专门会搜刮民财。一群小人当道,把一个开元盛世搞得民不聊生,早已经不怀好心的安禄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大唐江山由此走向了衰落。
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比智慧的人还有智慧,这种人就是一个大智慧者,大智慧者就不只是能认清别人,大智慧者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人。
老子告诉人们:“自知者明”,在这里就是告诉人们,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就是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别人,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智慧者。
这里所说的“自知者明”,大智慧者不光是自己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也就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也能认识到自己的短处。
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主要的是能够善于扬长避短,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短处,这才是老子说的大智慧的人。
其实大智慧的人,能把自己看得这么明了的时候,就会把人类世界已经看的清清楚楚了,看问题能够看得十分的透彻,就像现在的透视机器一样,能把人的内脏看的清清楚楚。
人类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在这大千世界里,在这茫茫的人海之中,大智慧者应该是上应“天道”,下顺民心的天降圣人,在人类世界里少之又少,聊若星辰。
大智慧的人,应该是天生的,有一定的天分存在,这一定不容质疑。但是,大智慧者要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大智慧者,一定要有一个磨练的过程,要经过要经过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类精英,并创造出人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