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接着说道:《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为为,事事,味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于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难矣。”
这一章里老子告诉了人类成大事的“天理法则”,也就是说告诉了人类成功的奥秘。他想告诉人类,人类要想做大事情,就应该以为的态度,去做有所作为的大事情;人类要想做好大事情就要以不滋事的方式,做应该做的事情;把恬淡味的事情,认真的去做,而且做的有滋有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就是说,处理问题要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成就大事要以认真的态度从小事情做起。凡是要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凡是天下的大事,都要先从小事情做起。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做事情就是这样做的。做事情首先要保持“为”的态度,这里所说的为的态度,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去做事情。顺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为,这也是“天道自然”,这样做事情才能成功。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进一步的阐述了“为而不为”的思想。老子在这里所说的“为为”的意思,就是在说,要想有大的作为,一定要顺“道”而为,只有顺“道”而为,才能有大的作为。也可以这样说,因为以为的态度去作为,才能成就大的作为。这就是顺应了“天道自然”。
在这里我们要更加明白一点,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所作为,为的主要内容就是顺道而为,为绝对不是不作为。为绝对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躺平,躺平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对的。当一个人什么事情都不做,那就连自己的生活都着落。这种为肯定就是不符合大“道”精神,也悖逆了“天道自然”。
为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作为,从大处说就是谋天下大事,从最小的角度来说,就是谋划温饱的问题。如果没有谋划,也就谈不上“为为”的事情了。老子在这里所说的“为为”,就是在说以为的方式实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大小多少”,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积少成多,这是“天道自然”。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这样去做,从小事情做起,一直做到最大。从少开始积累,一直积累到最多。
由大到小,积少成多,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的认识问题的方式。人类最原始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老子认为这是一个最为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其实,老子所说的“为为,事事,味味”这九个字,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的体会起来,实际上很不简单,要把它们真正的搞清楚,好像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不论是在说“为为”,还是在说“事事”,还是在说“味味”,他都是在说“道”,也是在说“道法自然”的大智慧。“道法自然”,不但是一个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一个哲学思想,还是一个十分缜密的科学思想。
“为为”,人类世界上最大的????????????作为应该说就是“为”,老子认为统治者能够实现“为”而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这就是圣人而治。“为为”是“天道”的最伟大的奥妙之一。
“事事”是在说,天下的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只有顺其自然规律,万事都会一顺百顺,只要是依照自然规律,任何事情都会成功,这就是“天道自然”伟大之处。
“味味”,味,应该指的就是味道的意思,人类饮食好坏的定位就是味道的好坏,没有味道的饮食自然不会受到人类的喜欢。“食色性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五味”是人类世界追求的基本欲望。
其实,这里是在说人生的味道,人生就是品味,当品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是味,味就是至味。老子对于人生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在老子看来,宇宙万物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美景。品尝人生也是这样的,人生本来就是十分美好的,但是我们普通人品尝到人生,总是觉得人生并不美好,活着就是一种痛苦,生老病死很痛苦,也很烦人。只有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境界的圣人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美好。这个美好,就是“味味”。
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报怨以德”,从字面上来看,是在说以德报怨的问题。以德报怨一直是老子提倡的一种美德,说起来比较复杂,也不好理解。现实中做起来也比较难。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去理解这个问题好像就比较简单了。小怨那就算了,如果是大怨,自然会有天理和“天道”惩恶扬善,我们这些平凡人顺“道”而为就可以了。
比如说,别人骂你几句,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是,没有伤筋动骨,这不是一个大的问题,这都是属于小怨,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去计较。因为计较小怨,一个是不符合“天道自然”,也对自己不利,也可能还会伤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