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一去不复返,人总是要长大的,变老的。
转眼我已七岁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八三年的九月,我在母亲的带领下,背着她为我缝制的红星小书包,拿着父亲为我做的小马扎,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去报名。本乡有一所小学,还有初中,离我家不太远,可就是要经过一个鱼塘,路窄,下雨天还路滑,那个鱼塘还淹死过人,我们经过都要小心翼翼的。
看着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大学生,好奇的真是激动人心,母亲送我报好名后,叮嘱我:“要听老师的话,乖乖的上学,放学后我来接你。”我点点头,母亲给我买了铅笔、小格本后就回家去了。坐在教室里,几十个小同学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叭!叭!”这时候一个头发有点卷,背有点驼,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在桌子上拍着,我们一下都不讲话了,瞪着眼看着那个人,“好了,小同学们,不要讲话了。我是你们的黄老师,准备给你们上课。”他一边讲话一边在黑板上写着,让我们跟他写的字,用笔描写。一天下来手也酸了,有的同学竟然还趴在课桌上睡着了。
“铛、铛、铛”,听到这个单调的声音(挂在教室外的大铁片),就知道放学的钟声响起了,老师说:“放学了,同学们,明天继续来上课。”同学们三下五除二就把书包收拾好,叫喊着冲出教室,各自找自己的爹妈回家去。
一路上我兴奋的跟母亲讲上学的事。在家里姐姐多,她们也教我写字、识字,自己记忆力也不,学习也挺快的。
那个时候大米少,只有玉米面、麦面,为了给我和哥增加营养,母亲在做饭时,煮少量的米饭,把米饭放在蒸笼底下,上面放玉米面或者麦面,米饭只有我们两人吃,姐姐们只吃玉米面。三姐吃玉米面都吃怕了,在盛饭时,她趁其他姐姐不注意,把自己碗下面盛米饭,上面用玉米面盖住,夹几筷子菜后,就跑到屋子外面去吃。多年以后给我们讲起来,大姐二姐才知道,说:“哦哟,你才鬼,怪不得长这么胖,我们笨么,你看营养不够,人也瘦,又长不高,早认得么我们也吃点米饭。”现在想想真是苦了姐姐们。
八六年,我十岁的时候,大爹家建了新房子,我父亲跟二叔商量:“我们两家也建几间吧,前面的地平整一下,我们各建两间,这样好住。”二叔也同意,他在厂里上班,手中有些钱,于是父亲找了几个木匠,买了些木材,把亲朋好友都找来,叮叮当当就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