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依依顺着声音望去,几个村妇站在靠近她们家院门的地方,刚才的声音是其中一人发出的。
这里都是矮院,左邻右舍住的近,一早好几家都听见黄午仁到陈氏家里催债了。
这个黄午仁是个十足的老色坯,妻妾成群还不够,仗着有钱,小妾是越娶越年轻,最小的一个还不到二十岁。
真不知道陈氏怎么想的,借钱居然借到了他头上,这下好,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就要遭殃了。
结果刚开始还能听到陈氏的哭声,到了后来就没声音了。
众人暗自猜测,准备去陈氏家里看一看,满足一下八卦心,却撞见柳依依出来了。
陈氏寻声走了出来,大家看到她出来,便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这都能下地了,真是好运气啊,昏迷这么多天,说好就好了。”
“可不嘛,这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你们依依以后肯定有福气”,
说到这里,对方想起黄午仁上门要人的事,赶紧住嘴了,这叫什么福气,只剩丧气了。
陈氏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脸上还是强装微笑:“水云,难为你还挂心,郎中都来看过了,说健康的不得了,一点事儿都没有。”
最开始问话那个妇人,看着柳依依愣怔的站在原地,不解地问道:“依依,你怎么看见婶娘也不说话啊?”
柳依依不认识她,既然她说是婶娘,柳依依就应声喊了句:“婶娘”,
然后,就再也没有后话了。
大家纳闷地看着柳依依。
这个丫头从小到大最是健谈了,路过的狗都恨不得聊两句,怎么今天这么木讷?
陈氏看着大家探究的目光,担心她们胡乱猜测,到时候往外传一些对闺女不好的话。
她只好把柳依依的失忆症,还有郎中是怎么说的,都复述了一遍。
大家咋舌不已,这孩子怪可怜的。
柳依依倒所谓,反倒乐得轻松,她娘解释过之后,她再也不用担心露出什么马脚。
大家议论纷纷的散开了。
但是,在农村根本没有秘密,柳依依都能预料到,自己在未来的几天内,将会是这个村里,茶余饭后的重点谈论对象。
想到这,她不禁觉得好笑。
这一笑抻的身上又有点疼了,她揉着酸痛的肩膀,扭头往家里走去。
刚一抬脚,从衣襟里掉出一样东西。
柳依依仔细一瞧,居然是根地瓜藤,上面还挂着几个叶子。
她真是哭笑不得,要是跟着穿过来的是块地瓜多好啊,至少能填饱肚子,而且比那碗黑辣糊糊好吃多了。
要这么根破藤蔓干嘛,柳依依随手一扔就往家里走去。
没走几步,柳依依突然停下脚步,又回头捡了起来。
如果她没猜的话,这个年代搞不好还没有地瓜。
她之前看过一个关于地瓜之父的介绍,是1593年一个福建人引进到中国的,当时也是靠着一根地瓜藤,才栽种成功的。
柳依依小心的将藤蔓装进衣兜里。
小步踱进院内,听不清屋内两个人在说些什么,看到她回来,陈氏赶紧捅咕了儿子一下,意思是让他闭嘴。
“依依,娘给你做了疙瘩汤,你现在还是没胃口吗?”,陈氏温柔地问道。
刚想说不用,肚子却不合时宜的发出了一阵咕噜声,听到声音,陈氏顿觉好笑,知道她这是饿了。
知道饿就是件好事啊。
柳文成赶紧递上一碗白面疙瘩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