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这资治通鉴上,还写了太子什么话?”
自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登上皇位后,民间早有谣言,说他李世民得位不正,将来必定会引来天谴。
民间口传,凭据,李世民也不好过多牵连。
但玄武门的事情,毕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他可以不理睬民间之说,但绝对不能容忍,有著书进行造谣的情况发生。
谣言很快就消失,但书籍,却会源远流传,便是假的,可到了后世,谁又能分辨的那么清楚?
所以李世民细问,便是想要从资治通鉴的内容判断,究竟是何人指使司马光,著此大逆不道之书。
“倒记录了不少,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更有龙阳之好,另外还有很多,我也记不清了。”
李星辰看资治通鉴的时候,还是大学的时候。
等到大学毕业,进入工作,也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书,资治通鉴记录太子李承乾,除开造反,也不是没有记载别的。
比如前期的李承乾,尊师重道,深受李世民和大臣们的喜爱,所以支持者也众多。
可后来,李承乾喜好声色,好男风,导致李世民对他失望,才导致了造反的结局。
“混账!简直混账!”
李世民听到资治通鉴上面,竟然记录李承乾有龙阳之好,气得勃然大怒!
这是妥妥的污蔑,这是妥妥的抹黑!
这是要黑他李家的根基!李世民暴怒之下,恨不得亲自动手,斩杀司马光。
“那资治通鉴,可写了当今圣上什么吗?”
李世民暴怒之下,再次询问起来。
毕竟要抹黑他李家,不可能只抹黑太子一人。
不过李星辰看见老李脸色不好,便摇了摇头,表示就到这里,不可继续多说。
“星辰,我若是要告发你,现在就会去告发。你还担心什么?”
李世民见李星辰不说,心中也急了起来,直接说出关键点,让李星辰大胆的说。
李星辰想想也是,自己都说太子李承乾造反,还有龙阳之好,足够砍一千次头了。
面前的老李没有马上离开,就证明,的确没有告发的意思。
索性聊,李星辰也就继续说道:“按照记载,当今圣上,结渭水之盟,又遇蝗灾,雪灾……”
不等李星辰说完,李世民冷哼一声,他就知道,这司马光,肯定写这些不好的东西。
渭水之盟,虽说是跟突厥结盟,可李世民,朝中大臣,哪个不知道,这根本不是渭水之盟,而是渭水之耻!
果然,这司马光,定是受了奸人指使,专门记录朕不好的事情。
“星辰,他可记录了,渭水之盟结盟的真正原因?”李世民再次发问。
“好像说,是因为当时的情况,长安兵力不够,都在外地,突厥突然打过来,若是调遣兵力回援,时间上面有些仓促。”
“而当今圣上,没有选择硬战,而是选择了韬光养晦,发展国力,顾全大局下,从而与突厥结盟。”
李星辰也记不清资治通鉴有没有这样的记载,但根据他读得历史,当时的情况,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便如此说了。
嗯?
不过李世民倒是显得疑惑起来,心想这司马光,怎么不按照套路出牌?
诬陷太子造反,还有龙阳之癖,却又如实记录渭水之盟的原因?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显得有些不解,当时渭水之盟,他的确是迫不得已。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