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给他出主意,“你加面。”
面加多了就加水,水加多了再加面,等到浆子调成浆糊状,都够炸一盆鱼了。
“看着好像还行。”折玉在付锦衾的示意下在鱼身上裹了一层浆。谁也没想起把鱼腌一下,好像这东西天然就是咸的。
“扔里边吧。”付锦衾抬了抬下颏。
调浆子的时间太长,油锅早就烧滚了,折玉拎着鱼扔进去,滋啦一声,全是烟!紧接着火苗不知道怎么一跳,锅边起火了,火势还挺汹涌,再然后,整口锅都烧着了。
姜梨本来就在防备着意外,一看情况不对,提起裙子撒腿就跑。
付锦衾从头到尾从容自若,只在她逃跑时蹙了下眉,一只手拎住她的衣领,她还要往外蹿,又被抓住了脖子。
“跑什么?”他垂下眼看她,脑子里跳出一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就她刚才那个速度,冲进去把她包裹收拾收拾,回对面“娘家”都来得及。
姜梨说,“不跑等着被炸死么?你没看到那个火势?”
一口锅盖准确误地落在冒火的锅缘上,付锦衾收回手。
“这不就没了么?”
“是,没了,那鱼呢?鱼你不管了?那锅还炸着呢。”不是她胆小,小时候胖丁做饭炸飞过一口锅,从那以后她就不怎么进厨房了。
锅里仍然有噼里啪啦的声响,动静还不小,闷着锅鞭炮似的。
付锦衾处变不惊,一直都有沉着淡定的姿态。
“盖一会儿就熟了。”
他说得认真,不像玩笑,姜梨看着他撩开帘子坐到昏着灯的铺子里,真没再管那鱼,最离谱的是折玉、听风也跟着出来了,一个伺候喝茶,一个在边儿上打呵欠。
折玉见她一脸讶异,善解人意地解释,“刘大头做饭就这样,切好了扔锅里,翻两下就盖盖儿,隔一会儿就能吃了。”
姜梨怀疑他们是被刘大头带偏,他们坐那儿等着,入乡随时,她也只好等。
事实证明,隔一会儿不是熟了,而是糊了。
折玉闻到挺大一股焦味儿,终于去锅底把烧得正旺的柴火给灭了。听风跟在锅边等了一会儿,动静渐小之后才再次掀开锅盖。
“公子。”两人端出条焦鱼,仿佛刚进行完一场火葬。
付锦衾用筷子试了试,问姜梨,“你还想吃吗?”
姜梨很真实的皱眉,还是凑了过去,“你喂我一口。”
她那手动不了筷子。好歹是他头一次下厨做的,不吃总觉得对不起这份心意。付锦衾自己先尝了一口,然后吩咐折玉,“撤下去,别让我再看见它。”
姜梨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付阁主沉默地喝了口茶,从来都有一副得体的好姿态,再难吃的东西也只是皱了一下眉。
“苦?”姜梨问他。
“嗯。”付锦衾哼了一声,转头看看姜梨,“心情好一点儿了?”
他知道她不饿,或者说,一开始不是真的想吃东西才起来的,他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清楚明白,但是他能感觉到她这段时间的失落。天下令的事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南城一战后,她就经常关起门来练功。
姜梨笑容微窒,最终化为一个苦笑,“还行,再炸一条可能会更好。”
付阁主理了理袖子,竟有桀骜之意,“那你可能没这个福分了,付公子的手艺一天只展示一次。”
姜梨这次是真的笑了,“付公子哪有什么手艺。”
付锦衾反倒收起了玩笑之意,静静看着姜梨道,“别急。”
那双眼睛沉静下来时有安人神魄的力量,姜梨知道他说的不是厨艺,而是劝她在练功一事上不要急于求成。
姜梨双手交握在桌前,不想旧话重提,可事实就是如此,她的想法也是如此:“天下令和山月派都是难啃的骨头,不尽快恢复,只会给你和乐安带来更大的困扰。”
她留下来不是为了让他做遮风挡雨的屋檐的,即使他愿意,她也不想利用他的愿意。
一个背着包袱的人将一半的重量砸到另一个人身上,分担的人可以说没关系,带着包袱而来的人却不能所谓。
付锦衾摩挲着手里温热的茶杯,“所以你还是觉得这是你的事,不该让别人帮你处理。”
姜梨为‘别人’二字难受了一下,平心而论,她没将付锦衾视为别人,若真如此,那日她不会退。可潜意识里,她所有的顾虑又在将他划分为别人。
两人有一个短暂的对视,姜梨摇头,“我只是太习惯独自面对一切了。”
习惯全盛时期的自己。不习惯被救,更不习惯被弱化的自己。
以猎杀为食的野兽不会甘居人后,它们既有利齿也有獠牙,喜欢并肩作战,与欣赏的同类各自为王。即使有一天野兽的利齿断了,骨头碎了,也不想被另一个长久的护在羽翼之下。
这不是“排外”,也不是不将他视为自己人,而是一个人的性格所致。可是这些话的另一层意思仍是,我的事我来办,我不想对你予取予求,甚至两个人的以后,也被她排在与陆祁阳一战之后,她能活着回来,就嫁他。
可是这些话怎么说?
她忽然发现他们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说的太直白会伤人,不说又容易引起误会,说少了解释不清,说多了怕用词不当。
姜门主就此慢慢的悟了,原来感情这事是个细致东西,不是一时冲动爱了就行,得维护,还得养。这是从心里长出的芽,芽上有了花,开得是好是歹全靠两人用心血去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