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洒脱老汉
从朱雀门出来,朱雀大街上,万年县的第三坊名叫安仁坊。
有倚皇城之便,安仁坊多居达官贵人。
范铮下马,缰绳丢给雷七,手提四色点心,叩莒国公府邸。
虽然国公府邸远比侯府大了许多,但范铮入府,仍不时见唐俭儿孙辈行走。
唐同人他们这一辈,就有兄弟七人。
按唐朝“父祖在,不别籍”的律令,自是祖孙数十口居其中。
再算上在府中做事的防閤、庶仆、奴婢,怎么也得过百了。
唐俭依旧好客、好饮、好博弈,在堂屋里逮着五子、兵部库部郎中唐善识博弈。
唐善识身后,侍立的中男是他与亡故的豫章公主之子唐见日。
在一则烹着茶汤的唐同人苦笑:“坐吧。几年不见,我还得尊你一声上官了。”
只有在莒国公府,唐同人与他分列主客,才能享此口福。
气氛一下融洽起来,带着几分浓浓的暖意。
范铮倒可以在唐同人面前随意,却不能在唐俭面前放肆,当下规规矩矩向唐俭行礼。
堂堂三品大员,靠鬻(yù,卖)女为生,丢人丢到家了。
但孙女的婚事么,老汉未必不能叨叨两句。
范铮吃了口茶汤,微微惊讶。
“底蕴”二字值千金。
许敬宗嫁女,多要钱财,已经成了达官贵人的笑柄。
唐俭老汉这想法,隐约超脱了时代。
故而,难嫁已成为事实,还挑剔什么呢?
莒国夫人元氏,贞观年间已卒。
唐同人哑然失笑,没说话。
divclass=contentadv门户之见、门第之差,那是天然存在的,甄邦的家境,唐同人还是有所耳闻。
想法与做法,许多时候总不能完美的统一。
柳暗花明。
比方说五子唐善识,是驸马都尉。
博弈就免了吧,范铮压根不懂围棋。
唐俭年轻时,曾落拓一时,且性子洒脱,故对门第并不是太看重。
再说了,你家祖宗出名,关你什么事?
就算你祖宗是黄帝,黄帝的前几辈,也不是什么出名人物。
所以,唐俭还有什么顾忌的?
有一些老人,就是戒酒一段时间,噶了,谁又敢说与生活习惯的骤然改变一定没有关系呢?
想法归想法,他的七子,婚配多半还是讲究门第的。
官宦子弟的妹娃子,倒没那么早出嫁,非得赶着十五岁就嫁人。
与唐善识见礼之后,范铮落座,却见唐同人分茶,予范铮、自身、唐善识、唐见日一碗,却不予唐俭。
不知道是不是晕针之故,门第相当的子弟听到唐素问之名,情不自禁地打哆嗦。
太熟了,皇帝怼起来都不给颜面的,还是早早离开,以为两全。
可唐素问自幼喜爱医术,精心钻研针术,也过了双十年华。
唐俭略略回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