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慈起身,自背后木架取出一卷竹简在案上摊开,正是山门所探得的最新九州大岛舆图,上面不但精细的描绘了整个九州大岛的河流,山脉,地貌,土著聚集地,还极为详尽的标注了近些年崛起的各个部落联盟势力。
先生盘坐指着舆图上山门所在继续讲道:“不弥国距离山门最近,其北为伊都国,其南为怒国。你亦知晓茅蒙先祖一脉的同门负责外部之事,这许多年也陆续在外安插了不少门人以便探查,不少已落地生根融入土著生活。这些门人一直在不断地将外界讯息传回山门,使得山门不致闭塞孤寡。”
徐靖与茅迅亦是自小摸爬滚打长大,深知他们的不易——自成年之后已是甚少在山门之内见到茅迅身影,此时听闻尚有这众多门人早就生活奔波于山门之外,更是肃然起敬。
此时先生继续道:“早些年这些门人已陆续传回讯息,伊都国、怒国不少部落渐渐强盛,耕种、冶炼之术都有长足发展,疑受山门之人暗中指点。”
徐靖看向舆图的势力分布,渐渐明白先生所言。不弥国这些部落紧挨山门,是山门关注往来最多之地,如门内有人心存异志亦不便插手,于是紧挨不弥国一北一南的伊都国和怒国的势力所在就成了首选——距离山门不远容易掌控,暗地给予指引又不会吸引山门太多的目光。
先生移向伊都国所在开口说道:“伊都国西面有极为强大的末卢国,其势力几乎三倍于伊都国,而向东向北俱是尽海洋,即便越过海峡的那片陆地,亦是别处强大实力所在,力有未逮。因此伊都国只有向南吞并不弥国,即可与怒国连成一片,将山门彻底封闭于这群山之中。”
徐靖不解,出声询问道:“山门本就自成体系,又有护山大阵防护于外,即便外部隔绝又有何妨?”
徐慈呵呵一笑,为徐靖解惑:“山门眷村甲乙丙丁,甲村善开垦种植、乙村事探采冶炼、丙村辅设计制造、丁村为纺织养殖,虽似门类齐备,但山门泱泱千户,除却吃穿用度,莫非再其他需求?且近些年山门发展颇为平稳,门人既需游历河山增长见闻,也需出海远航通商探查。你亦知晓不少门人早就与本地之民通婚多年,眷村内、山门外早有山门各支血脉存续,各派眷属日益增多,甲丁两村所得渐渐不足山门之需。好在茅祖一脉操持对外事务,不断走商采买置换山门所需,才不致捉襟见肘。”
”山门早已与外密不可分!”先生最后总结。
徐靖暗忖,前些日窃凉山上已破土修建山门别院,听闻要将一部分门人迁居,想必如今温玉山上已是人满为患了。
徐慈起身踱至窗前,抬头望着夜空不言。徐靖不知先生心中忧虑,起身垂立徐慈身后,静待先生下文。徐慈再度缓缓开口:
“其实农耕、冶炼之术,随着山门多年发展,早非秘不可宣之事。不弥国不少部落早有耕种之技流传,山门若非默许,必不会流传如此广泛。此等可改善生存之技稍有传播,对山门亦是有益之举。”
徐靖明白,本地之民只有生存不虞,才有意愿精力从事其他可利山门之事。
“可这体术,兵事?莫不是最后连山门大阵之法都会泄于外人?”徐慈语气有些加重的叹道。
徐靖听得一惊,莫非山门最为紧要的修炼之法都已流传在外了?随着徐慈又行至案边相对盘坐,徐靖开口询问:“先生可是得到消息,山门之外也有人在修习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