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是衣服马是鞍,你要是配上我这些首饰啊,那肯定会更好看的。”张氏也夸奖起王媒婆来。
“你那是叫福气赶得,我可没你那福气,这辈子也指望不上了,等下辈子有你那样的好命吧。”王媒婆自嘲地说。
“那你戴戴我的这个玉镯试试,肯定会更好看。”张氏说着就摘下了自己手腕上的白玉镯,往王媒婆手腕上带。
“可不敢,这么贵重的东西再给您弄坏了可就不得了了。”王媒婆边拒绝者,边伸手套了进去。
“你看看,还是你戴着好看,真是老话没有说的,一白遮百丑啊,你这白白净净的手腕带上这玉镯,整个人都变了,比在我这黑不溜秋的胳膊上好看多了,该当就应该是你来戴!”张氏故意夸奖着王媒婆,连王媒婆自己都觉得说的是实情了。
“可惜天生就是吃苦的命啊,哪有福气来消受这么好的东西啊?”王媒婆自叹弗如的往下撸玉镯。
张氏迅速按住了他的双手,说道:“你本来就是那穿金戴银、驾龙乘凤的人,只是福报还没到,往后就好了,这东西戴在你手腕上这么合适,就该是你的,不用摘了。”
“那哪行,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可受用不起啊!”王媒婆不觉心里一惊。
“行了,不用客气了,再客气我可就恼了啊!”张氏假装嗔怒地说。
“那,这怎么好意思?”王媒婆有些犯糊涂了。
“不要说客气话了,嫂子我也有事要求你呢?”张氏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那您说,只要我能办到的,好说,”王媒婆一听眼前一亮,爽快地答应。
“就因为只有您能办到,所以才来找您。事成之后我还要重谢您那。”张氏一五一十的向王媒婆说了自己的心事。
王媒婆听了张氏的请求后舒了一口气,说:“我还当是什么事呢?这个你放心,大侄子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王媒婆爽快的应下了张氏的请求。
……
几天后,王媒婆很快就给了张氏回信:“老嫂子,该当大侄子有福气了,这都是您的命好赶得。东庄上还真有这么一户人家,人家闺女长的那个好看,俊眉俊眼的。就是摊了个爹不大着调,喝酒赌博样样占着,这不欠了一屁股债。这下好了,人家追着要赌债,没办法,正打算着要卖闺女呢!还托我给尽快给撮合撮合。这不就正好赶巧了吗?这也是咱的福气给催的。咱甭管他爹是个什么东西了,只要闺女好就行了,你说呢?”
“行,这事你办的漂亮,就让他开个价吧。”张氏一听,心花怒放。
“开了,开口就要一百个大洋。我说,你真是罗锅上山‘钱’上急,钻了钱眼里了。你这是给闺女找婆家过日子的,你还真当是卖闺女了?你睁眼看看,日本人都打进来了,谁还有好日子过?五十大洋就不少。最后,说六十大洋,就这么定了。我说我回去和人家商议去。”王媒婆很套近乎的显摆着自己的功劳。
“行,他婶子,就这么定了,成了的话,怎么说也是亲家了,别太屈着人家,再说,咱孩子那样,也确实欠人家的。”张氏劝慰着王媒婆。
“他那爹眼里只看钱,不会管那么多的,只要有那口酒灌下去就行了。至于闺女吗,罩头红这么一盖,婚这么一结,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还管那些事干吗?”王媒婆显得很是老道。
“行,这事全仰仗您了,怕夜长梦多,您张罗着快把事办了为好啊。”张氏急不可待的催促起来。
“行,看我的,包在我身上,很快就让你当婆婆了。”王媒婆立马应允下来。
“那敢情好,我一定要重谢你这个大媒人了!”张氏给了王媒婆一个大开门
日本人在高密西乡建立了区公所,区公所下辖各村,石万隆因为“德高望重”在石家屯当上了保长。石万兴曾劝他不要接这个差使,可自从前几年石昌源去世之后,弟兄们之间也没那么紧密的约束力了。石万兴也只是好言相劝,石万隆就是听不进去他也没办法。
由于很早以前石昌文领导抗德阻路,胶济铁路被迫从石家屯村北向北迁移十里,到了今天的现址。一直以来,德国人都没有在西壕里地域设置火车站。当铁路到了西壕里地域时,一改前面路段每十五里设一车站的做法,而是空过去一个车站直接到达蔡站车站。直到若干年后才增设西壕里地域车站,即康家屯车站。今天日本人占领了该地,自然这条铁路又被控制在日本人手里,成了他们用来运输战略物资和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重要枢纽。日本人在康家屯区公所驻兵三人,奴役中国老百姓为其修建了一座炮楼,借助李凤鸣伪军部队统治着高密西乡地带。这些人时不时地向各村派捐,要钱要物要人。村保长就像走马灯似的迎来送往着这些人的出出进进。
甭管这保长算不算是个官,反正在村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得找他。自从当了这个保长之后,他忙忙碌碌倒显得挺红火。石万隆自己觉得也到了要“显耀门庭”的时候了。自从王媒婆给自己大儿子石茂财说成了亲事,他就想借办喜事好好庆贺一番。
石万隆专门找了风水大师选了黄道吉日,通知了亲朋好友,就忙活着张罗喜事准备工作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活,终于到了迎亲大喜的日子。只见石万隆家大门外打扫一新,怕屋里招待客人不够用,还专门在门楼外空地中央搭起一个大竹棚,准备增加酒席;在空地一旁还搭了一个小棚子,是雇的厨师做菜用的,这个排场已经是村里首屈一指了;门前挂着一对大红灯笼,灯笼上分别书写:“石府”、“迎亲”;气派的大门上新刷的油漆,上面贴好迎新的楹联:“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横批:花好月圆。院里屋内,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布置一新。
石万隆、张氏夫妇考虑到石茂财那样子,不可能顺畅完成这繁琐的礼仪,一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石万隆慌忙找到王媒婆,说出来自己的担心。王媒婆则附在石万隆的耳边耳语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