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云城是浩瀚到方圆数千里的蜀川州郡的主城,人口稀少穷山恶水孕育着最为彪悍的一群大汉。
原本这里是山林好汉和强盗恶霸最好的容身之处,远离官府能够自足,俊秀的山水孕育了一匹最为强悍的亡命之徒在这里。
或许有些是值得尊敬的好汉,可大多数,却都是处死都不足以赎罪的恶人,这片山脉,一直是造反的人最初鼓动的地方。直到九十年前宋家初代君王赵盛将首都置于此地,他由此起家纵横天下,并搬运整个天下的有学之士到五里外的无人小峰上,置办下了天然书院。
二十年后,赵宋取得了天下,老君王那时已是五十多岁,或许是念旧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他竟然不打算迁都,于是整个天下的才干之士都涌入了这天然书院,三十年内接连出了五十多位九卿,状元榜眼探花也是这个学院弟子的常客,三十年的精华,竟都汇入了这方圆十里的地方,让天然书院成为天下第一的书院。
这之后,高祖驾崩,继任的帝王是他的孙子赵和,只因他的嫡长子竟然没有活到能继承的那天,而其他孩子也是五六十快入土的老人。
然后便是这个喜欢胡闹的帝王赵和的迁都,迁往了前朝的旧都扶阳城。
天然书院自然而然变成了两半,贪恋官职的人去了扶阳城建了皇家书院,留下的都是做学问或是年老念旧不愿动的,久而久之竟然让天然书院的文风一静。
赵宋建国四十年,扶阳城内烈火烹油,天然书院一片寂静。
就在这时候,七名四十多左右的老书生,都在数年内入了逍遥境。其中天然书院的占了五个。
再之后,无数的惊才绝艳之辈不断从这里走出,天然书院的文坛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帝王赵和在建言下请来了几位天然书院做学问的先生做九卿,果然让杂乱的天下慢慢稳定,有能力的人和喜欢钻营的人慢慢变得泾渭分明。
到后来,竟成了皇家有几位天然书院的先生做的高官,天下便能安稳的状况。
哪怕是这么多成就,都可以算所谓的风言,毕竟哪怕这样,也只是在士林间传递,老百姓是不在乎的,那些视人生死如无物的厮杀汉更是不会在乎!
直到书圣“周舒来”,这个存世三千年的老圣人,时隔九百年再次云游走动,最终定居在天然书院的后山桃花林。
用那个看起来像是三十多的,有着短小胡子的周圣人的说法,这天然书院,拥有承载两百年文气的气度。
这就是所谓,天然书院最大的底气,也是朝堂上出身这个书院的人的最大底气。
如今九卿有三人便出身天然书院,包括执掌大权的丞相,也由五十八岁的先生常却担任。
童息望着这座在蜀川难得人来人往的城市,站在大路中央,不时被密集的路人撞到肩头他也没有回应。
他心中对这座城市的熟悉感,却越来越强烈。
他心里明白,曾几何时,他来过这个地方,生活过至少数年。
可记忆中是绝对没有的,今生的记忆清晰得吓人,是绝不可能会有那么多时间让他呆在这个地方的。
那么,在前世断断续续的记忆中,他来过这里吗?
没有答案,他已经忘了。
心思云游雾外,他的身体却似乎牢记得自己的使命,四处穿行,来到了一家名为“水马坊”的金银首饰店。
他这样的侠客,是很少会单独来这么一个地方的,照看器具的老板娘身着一身粉底红纹的长裙,裙子上纹着安息花,悄悄靠近了他。
这女人看着似乎二十四五左右,头发束了起来插着店里最亮的金钗,她看着很丰满,该是膝下有子的样子,身上也有着一股淡淡的脂粉味,虽不让人讨厌,却怎么也让人亲近不起来。
也对,这里面有那么四队男女,大多是书生带着窈窕的少女来此选些体己的首饰讨她们欢心,你若是美艳超过了带来的姑娘,还怎么稳定的做生意,唯一那对老夫妻,男人穿得倒是得体,像是浅云城的官员或是富户,老妇人对着男人笑骂,言语间像是十分恩爱,也不知那老男人是不是惧内,总之都不像是愿意被人打扰的样子。
这里可不是街上卖着镀金镀银,甚至是杂铜的便宜货,用不着老板娘扯着嗓子叫卖。
“这位少侠看了这支钗子很久,是给心上人选吗?”
她微摆着小团扇,穿着相对于外面兽皮厚衣显得单薄,声音却不显得刺耳,很是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