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章
“地震?还是整个京城都囊括在内?这个消息准确?”
司徒皇帝“嚯”的一声直接站起来,大声的质问暗卫首领。
也不怪司徒皇帝如此脸色大变,毕竟地震属于天灾,一经出现就是上苍,对于当前皇帝的惩罚。
肯定满朝文武会逼着皇帝写诏己罪书,逼着皇帝承认上天下达惩罚“地震”,是对皇帝的不认可。
而皇帝要亲自认罪,承认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还得命人筑高台,送祭品,以后年年祭拜,以获得上苍的原谅。
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羞耻!
司徒皇帝只要想起来自己这么英明能干,这么兢兢业业的为全国操劳,最后还要自己认罪,写下诏己罪书,想想都觉得恶心!
地震不经常发生,可能有人这辈子都没有遭遇过地震,所以众人对地震还是挺陌生的。
司徒皇帝真的是闹不准,但是看到调查的事情,若有所思。
“大儒已经认定即将发生地震,请陛下决断。”
暗卫首领心里其实已经相信了唐大儒所说的地震,因为京城中确实出现了很多反常的现象。
“……”司徒皇帝并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来回迈步,紧皱的眉头显示他内心的不平静。
脑海中闪过了很多的想法,有各种阴谋论,以及不切实际的想法。
最好地震是一次乌龙事件,他是真的希望唐大儒预测失误。
皇帝不好当呀,司徒皇帝忧心忡忡的想到,面上已经露出难色。
时间不等人,司徒皇帝没有考虑太久,本身就是一个武断之人,不能再多做考虑了,必须尽快做决定。
“去请几位内阁和尚书,有要事相商!”
“去通知全城老百姓:大儒观测又地震发生,皇上下令,所有人不允许在屋内,尽快到空旷地点。”
“和皇后说此事,让皇后将后宫管理好!”
司徒皇帝已然已经下定决心,他决定相信自己的挚友。毕竟说出这样的谎话,对于唐大儒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想好如何去做了,就直接下达命令,一项接着一项的命令传达下去。
“是,陛下!”
小太监们一路快跑,去各处传递消息,将司徒皇帝的命令尽快传递下去。
↑↑↑
内阁中的四位大臣,轮流值班,恭候着皇上咨询政务。
严阁老和杨阁老此时正在处理公务,正在干活的时候,突然间接到皇帝的紧急召唤,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虽然已经老胳膊老腿,但是两位阁老并没有耽误时间,一路小跑,抵达御书房,还没有进去,就看到司徒皇帝在门外面等候。
“参加…参见陛下……”严阁老和杨阁老气喘吁吁的就想要行礼。
“是非之秋,不必行礼!”司徒皇帝冷静严肃的说道,拜拜手,不必行虚礼。
“两位爱卿请看,这是收集来的情报,以及唐大儒说即将有地震发生的判断!”
司徒皇帝将手中的消息,递给两位阁老,冷静的说道,此次商讨的事情非同一般。
“皇上,万一要是不是地震呢?可不就戏弄了老百姓一顿吗,到时皇上的声誉也会受损。”
严阁老皱着眉头说道,不得不多想,万事考虑的比较深。
司徒皇帝脑筋转的够快,他已经将唐大儒拉下了水。“如果没事的话,那最好了,到时朕将斋戒半年,感谢苍天!”
严阁老听闻,点点头,有决策就好。
杨阁老则一目十行的读完了纸上所写的信息,脸上已经郑重起来,没有一往慈祥的笑容。
“皇上,臣原来也隐约听过一些老人家说过,地震前是有征兆的。
民间更是有句顺口溜;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看到情报上的状况,已然八九不离十了。”
杨阁老严肃的说道,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却说着这样的顺口溜,形成了反差,却无人敢笑。
毕竟可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
事,怎么就没有提前注意到呢?!
严阁老同样一目十行,心慢慢的往下沉了,上面记载的信息和杨阁老所说的相差无几。
“朕已经让全城老百姓,紧急避难都到空旷的地带!”
“但是,天灾只是一时,后续发生的灾情是人祸,尽快做决定,赶紧商讨出来一个方案!!”
在司徒皇帝说话时,另两位阁老和尚书们也一同来到了皇宫,都是紧急赶来。
现在的阁老和未来的阁老们,聚集到一起开始议事。
内阁相当于专为皇帝服务的秘书处,内阁的办公地点在文渊阁,内阁的官员往往从翰林院中提拔。
内阁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臣,被尊称为“阁臣”,年纪大的阁臣被称为“阁老”。
基本上是属于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也是整个国家制定政策的几个人。
毕竟,虽然皇帝是最终下达命令的人,但是内阁官员确实为皇帝提供建议以及完善制定方案或者是政策政务的官员。
内阁和六部处于互相制约阶段,内阁无法绕过六部独揽大权。
而六部尚书也受制于内阁,皇帝就是需要限制所有的官员的权利。所有的权利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此时全国的权力都集中在司徒皇帝和他面前的这些官员的手中,一项项目的命令布置下去。
各种物资都要准备好,现在都是生死激素,争分夺秒的干活呀!
在真正的困难面前,就算是有利益冲突的官员们也都已经摒弃前嫌。
司徒皇帝和他的阁老们第一次在寒风中,讨论的灾后重建,以及如何安置老百姓的问题。
所有人都抱着不要地震,不要地震的心,却抱着如果地震了,大家该如何解决问题。
………………………………………
京城,有鼓楼,是传递消息的重要途径。
本来京城的老百姓们正在继续着往常的生活,虽然水井泛浑水,家中养的鸡鸭很闹腾,但是大家都没当做一回事
而且京城内的老百姓们也算是城里人,家中也不会有太多的家禽,也看不到太多的大
自然给予‘警醒’。
“皇上有令,所有百姓通通走出房屋!!大儒观测,将有地震发生!!”
骑着快马的御林军们歇斯底里的吼叫,不停的说着皇帝的决定。
鼓楼上不停士兵的敲着鼓,再提醒所有的老百姓。
而听到鼓声的老百姓们也都纷纷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毕竟鼓楼在不正常的时间钟敲响,就是要有要事发生。
这正大白天呢,大家手里头也都有活,尤其是老百姓们居住的比较狭窄,没地方躲避。
只能躲到大街上,站在大街的中间,看到亲戚朋友的时候,大家还相互问候说话。
“要地震了?怎么可能?皇上怎么会提前预见……”
“我觉得也不可能,但是万一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还是大儒预测会有地震发生,还是来到空旷的街道上吧。”
“对对对,我相信唐大儒!我相信陛下不会故意的。”
“……”
老百姓们有一个算一个,就算是心里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但是大家也都很给面子,决定在街道上等一等。
↑↑↑
而有不少的学子是唐大儒的狂热粉,对于唐大儒所说的话,深信不疑。
劝说自家父母带好自家的钱财,一定要在外面等候,将食物什么的都准备好了。
欧母已经身体虚弱病怏怏,但是庆幸看到自己儿子的转变,虽然她的转变有一些慢。
“儿子,你不用管我了,我这把年纪,活都活够了,你自己顾好自己就行!”欧母虚弱的说道,觉得自己拖累了自己儿子。
“娘,你可别这样说,你要是真走了,可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孤零零的了。你舍得吗?”
“再说了,我相信唐大儒,绝对不是说空话之人。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全部都落到实事上。”
其中欧志才是百分之百信任唐大儒所说的话,好好带着自己的母亲,坐在大道中间,看着街坊邻居们来来回回的走动。
整个京城似乎都喧闹了起来,有的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个笑话。
不管哪朝哪代,不管怎样的明君,或者是昏君,就连算卦的都不敢这样断言。
还从来没有人真正的预测过地震呢,那可是天罚呀,苍天的惩罚,怎么会被凡人所知晓?
地震在老百姓口中就是地龙翻身,根本就不是凡间的事,那都是神仙的能耐呀。
有的老百姓甚至开始说俏皮话,觉得这是不是皇帝老爷想要修仙啦,这可不是件好事啊。
更有不少人在浑水摸鱼,永远有人看不惯司徒皇帝的执政。
“哎,区区凡人还敢管上天的事了?简直是不自量力。”
“算了,我家里还有一堆事,你们愿意等,你们就等着吧。我要回去干活了!”
有别有用心的人,此时直接混淆概念,一脸怒气冲冲的甩手就走。
看到有人起带头作用了,也有不少的墙头草的老百姓们,心中也烦躁的,也有的也想跟着走。
毕竟就算是生活在京城中的老百姓,也不是人人都是有钱人。作为京城的百姓,却没有土地,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用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