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发锈,是从古钱内向外腐蚀的锈层,这种情况下钱身变厚,大多采用封闭保存,不再除锈。
鎏金银镜,一般不用除锈,少数情况下确实需要除锈时,可用百分之十五的冰醋酸溶液,或者百分之十的硫酸溶液浸泡。
如在鎏金银镜上发现有胎发锈,可用毛笔蘸百分之五的三甲树脂涂抹二、三层,这样会起封闭作用。
除铁锈的方法有许多种,锈蚀较轻的,可适当加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铁锈剥落。
冰醋酸浸泡法和加热法,对严重锈蚀的铁钱不能采用。
需要特殊除锈的个别铁镜,可采用锌与苛性钠的电化还原法、苛性钠液电解法。
对较名贵的铁镜,则可采用氢气炉还原法。
陈文哲一边查看博物馆中的青铜镜,一边从中吸取有用的技术。
春秋战国青铜镜还是不少的,除了那些比较经典的,还有一些数量比较多的。
当然,这个数量多,也是相对来说。
比如战国的云纹地连弧纹镜,镜钮为三弦钮,为战国主要钮式。
圆形钮座,钮座周围饰一条无纹环形带,平素的镜边与钮座环形带间,则装饰以平素无纹的连弧纹环带。
主纹饰地纹以云纹装饰,此类云纹常见于战国时期玉器。
还有战国双虎复合镜,眼前这件圆形复合铜镜,镜背雕饰双龙。
双龙各据一方,龙首面向镜缘,身躯略呈S形弯曲,龙爪伸向镜缘。
龙之身躯与足爪线条粗壮,覆以云纹等装饰,姿态生动。
镜缘宽平,外围一圈云雷纹为饰。饰带与镜缘间可见复合痕迹。
拱桥形钮,无钮座。
有龙纹、虎纹镜,就有凤纹,比如眼前这件连弧螭凤纹镜,它应该是战国后期的东西。
稍微比较特殊一点的青铜镜,应该属于战国朱漆彩绘镜。
除了这些,大部分都是耕种纹饰的镜子,有羽翅纹镜、四鸟纹镜、变形四凤纹镜、龙纹镜、变形三鸟纹镜、龙凤连弧纹镜等等。
这些青铜镜看细节,甚至要借助镜头的微距功能看。
有时候会被它吓到的,因为点线相接,很细致,密密麻麻的,但线条清晰,绝不含糊。
经常看雄浑大气的青铜器,但是看铜器的精细入微,也许只有在铜镜上可以体会到。
像是斗兽纹镜,无论是颜色还是生动的图案,都会令人神往那个不拘一格的年代。
一个激烈的斗兽场面,即使不能细致描绘出武士的表情,通过他的动态身影已经完全表现出来。
可以说,古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跃然镜上。
除了这些只有纹饰的镜子,还有一些工艺复杂的青铜镜。
比如战国的嵌玉绿松石钮变形龙纹镜,陈文哲在这面镜子前看呆了。
这么漂亮的镜子,放到今天也很珍罕呢!
春秋战国之后,就轮到汉代青铜镜了。
像是西汉初期的十一连弧素文地菱文镜,这面镜子直径18.4cm,重341g圆形。
它是三弦钮,镜饰菱形纹相间排列,镜缘饰内向十一连弧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