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略想想,带着方氏制作的芝麻花生糖,用漂亮鲜艳的彩纸写上标记,一块一块包起来。
外观五彩斑斓的糖块,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逢人路过问起,她就递送。
“我家新开的饭馆,糖送给你们吃,拿着这张糖纸来我们饭馆预订吃饭,可以享优惠。”
“您看糖纸上面有标记,千万别搞掉了。”
若是有人再追问有什么优惠,她大大方方地说:“赠送一道菜。”
为了帮家里做宣传,董花生将芝麻糖带去书院分送同窗,他戳了戳甄挚的胳膊肘。
“喂,你怎么不吃?”
甄挚扫了一眼糖,很快挪开了眼,语气不善。
“是你家过年吃剩下的糖吗?好几天不见,你就给我带这个?”
董花生拿书砸他:“新制的,我家在东街开饭馆,我阿奶说,这是新开业的喜糖!”
“你不吃就算,拿给我!”
“嗳……不给你。”
甄挚身体往前倾,双臂护住,董花生抢慢一步,没抓住糖,只抓住他的手。
别看甄挚畏寒穿得厚,可他的力气比董花生强,被生气的人双手使劲掰指缝拿糖,愣是没掰开。
甄挚云淡风轻地笑一声:“白费力气。”
董花生泄气:“你手劲怎么那么强?”
甄挚眨眨眼:“我下学归家还要练习御马,没手劲怎么牵缰绳?”
董花生腹诽,要学的还挺多啊!他坐直身子,看甄挚耀武扬威地吃糖。
连忙张口提醒:“糖纸别扔,拿它去我家饭馆,可以多赠一道菜。”
甄挚面不改色地将糖纸揣进袖子里。
第二日,有访客上门,李英兰没有再继续包糖外送,耐心逐一把规矩介绍清楚,能接受的人当场交订金,不能接受的人笑脸相送。
忙活一整天,只接到两个订单。
方桂香跟着忙碌,给客人沏了一日茶,情况看在眼里不免焦虑:“娘,为什么您规定一天一席呢?加开席面不行吗?”
李英兰在给白纸画格子,眼皮未抬地说。
“好的席面费工夫,更何况要比翻台抢席面,咱这间小馆子能比得过一品楼吗?真存这份心又没实力,反而会遭人嫉妒。”
“再说了,一开始不按规矩,处处通融加开席,以后规矩会形同虚设。”
“只要我们努力把色香味形做好,既不会碍着一品楼的生意,也会打响我们的口碑。”
把画好的格子吹干,她开始做食客登记本。
李英兰娓娓道:“以后每次来客人订餐,一定要询问他的口味偏好、用餐人数、有什么忌口、有没有老人小孩同席,根据不同的变数,再制定菜谱。”
“食客登记本只能内部看,别摆在显眼处。额外提醒你,千万别打听食客的私事,名字也不行,逢人只问姓什么。”
“我们与食客保持一定距离感,他们才会有安全感。”
方桂香屏息凝神地听全乎,这才明白婆婆口中,私人饭馆与一品楼的区别。
“我明白了,咱们不仅在菜肴上下功夫,还在食客身上下功夫,一品楼每日往来食客众多,肯定顾及不了,这便是咱们的优势!”
李英兰投去赞赏的目光:“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开门红,李英兰靠口碑慢慢经营着饭馆,三年间积攒了一笔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