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四季轮转中悄然流逝。
饭馆有了稳定的收入,董家不再担忧供董花生考科举的费用。
又是一年草长莺飞,董有果刚满及笄之年,她五官随娘,明眸皓齿,面若粉桃。彼时已经学会画眉施粉,装扮不落俗气。
迎风站在北崖坡上,向下招手拉长尾音呼喊:“妞妞,回家吃饭啦~”
妞妞童龀之年,已满六岁。
董家搬去新宅院以后,旧茅屋空出来,留作圈养牲口,堆积杂物的地方。
原来院坝里种菜垄过的土,被妞妞利用起来,栽种上她心爱的小花。刚来扎根修的土窑,现在被用来烘烤干花。
穿着豆青色对襟褙子配鹅黄色褶裙,妞妞撒开膀子奔跑而来,她与改茶村的春色融为一体,像是一朵被风吹起来的迎春花。
小姑娘捂着胸口大喘气:“小姑,我种的一株红芍药刚开花,吃了饭我们一起做胭脂吧!”
董有果牵起女娃的手,宠溺地轻点了她鼻子,边走边聊:“我教你做胭脂,你做的都给我使,堆在我屋里,何年何月才用得完?”
妞妞娇嗔地扫一眼小姑:“用不完拿去卖,挣多挣少暂且不论,小姑愿意拿点零花钱给我就行!”
董有果学了一年珠算早已出师,先去钱庄当了两年账房伙计,然后接下自家饭馆当起女账房,银子整天哗啦啦地从眼皮子底下流进流出,她才看不上卖胭脂的蝇头小利。
董有果眸子里闪过精光:“你啊你,到底像你娘,还是像我娘?小小年纪就想做生意挣钱。”
妞妞并不否认她的小心思,期盼地昂起小脸问:“小姑你愿意帮我吗?”
董有果噗嗤一笑:“帮你,先吃饭再帮你。”
走进大门,视线平视,可见一块石雕照壁,刻着八仙过海图,绕过外院抄手游廊,两旁是人工挖的鱼池,水面上浮着嫩绿新生的莲叶,红鲤鱼在水里自由游动。
两人快步,穿过拱门一起走进内院,便能听见正堂的说笑声。
“娘,哥!可以开饭了。”
用玫瑰肥皂净手以后,两个女孩入座,岁月匆匆略过,在人的身上留下些许痕迹,董家两兄弟到了24、23的年纪,浑身气质沉淀,比从前成熟稳重。
董有森看女儿吃得香,他忽而朝李英兰说:“娘,咱妞妞养大了,是不是该取个闺名?”
李英兰看着俏生生的妞妞,小美人胚子,脸盘还有一点婴儿肥,她放下筷子:“妞妞是乳名,现在养大了,是该取个闺名。”
“妞妞,你想叫什么闺名?”
冷不丁的一声问,妞妞低头掩去眼眸中的错愕,她再抬起头来,只有小女儿的撒娇。
“阿奶,孙女没有读过书,您给我取吧。”
李英兰秀眉一挑:“叫董佳音怎么样?”
“小花生去岁过考过童生,那时夫子让他今年下场,参加春闱考秀才,让他沾沾你的福气如何?”
妞妞乖巧一点头,对着爹爹乐呵:“甚好,若是哥哥考中秀才,也有我的功劳对不对?”
董有森摸了摸女儿的头:“佳音乖,快吃。”
除了私人饭馆刚开业的一年,李英兰天天守店之外,现在已经让上手的方氏独立支撑后厨。
杨秋花因为女红出色,在府城的缝补行当里小有名气,谁家有名贵的衣料坏了需要缝补会优先找她。
她有时不能赶回村子,就在府城的宅院住下,倒是李英兰鲜少去府城。就在家种花养猫,陪伴妞妞。
家里的田地鱼塘,因有了钱直接雇佣佃户,由董有林监督他们耕种劳作,女眷们无需下地干活,家禽牲口则交给董有森来照料。
老黄牛头胎生了一对,抱一只给老道,又重新配种,二胎生一只。
现在茅屋里圈养着一匹马,五头猪,三头牛,鸡鸭鹅十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