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饭馆和鸿胪书院只隔有两条街的距离,方桂香养成现做现吃给孩子送饭的习惯,有食客需要招待时,便由董有果代劳。
春日的小雨朦胧,如烟如雾,浸润了青石板路。
撑起桐油伞,手提食盒,董有果一步一缓,去鸿胪书院给董花生送午饭。
“小娘子可以借你的伞吗?我刚买了新书,不想让雨淋湿它。”
董有果下意识回眸,瞥见一名穿着玄色儒衫的学子,他怀抱书册局促地站在书斋门口。
少年与她一般年纪,高挑的鼻梁,薄唇抿成一条直线,她日日来鸿胪书院送午饭,见过不少学子,少有他这样眉眼精致,气质斯文的书生。
“你方才是与我说话?”
年轻书生点点头,没有再说话,一副等她表态的意思。
董有果纳闷,路上行人匆匆,他为何偏偏找自己?
不过想着午饭要趁热吃,不愿多作停留耽搁时间,对他扬声:“走吧。”
年轻书生用最快的速度冲进雨伞下,两人共撑一把伞,书生比董有果高了一个头,他主动接过手柄。
手指接触一下又分开,董有果偷偷睨了他一眼,轻声问:“你去哪里?”
他眼眸如星辰一般耀眼,吸引董有果想多看一会儿。
“鸿胪书院,你呢?”
董有果双颊不自然地微红,弱弱吐出两个字:“顺路。”
董花生早已侯在书院门口,看见小姑和陌生书生同行,已经八岁的他诧异之后捂嘴偷笑。
书生见着董花生同穿儒衫,略显惊讶:“这位是你弟弟?”
董有果羞怯摇头:“我侄儿。”
先把食盒递给小花生,然后朝书生伸手,他恍若才反应过来,收伞双手递上。
“多谢小娘子。”
董有果重新撑伞离开,身形淹没在雨幕中,书生仍然呆呆地站在原地。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董有果再去鸿胪书院送膳食,总会发现年轻书生的影子。
有时是一抹背影,有时是和同窗谈笑风生的擦肩而过,有时则是无意间的惊鸿一瞥。
才月余的功夫,他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董有果渐渐得知,他叫吴江,一个人来临安求学,靠替人写书信为生。
换洗的儒衫只有两身,洗得领口泛白还在穿。
有时为了节省钱买书册笔墨,常常一日只吃一顿饭。
董有果偶尔看不过去他的节俭,会格外给他做可口的食物裹腹,如杂粮馒头,肉夹馍等。
吴江像是个嘴笨之人,每回接过食物,总会说上一句:“你的茶饭手艺真好。”
董有果害羞低下头,心道她的手艺在家数末,并没有非常好。
两人一来二去,关系愈发亲近,有一次店里重新更换陈设需要人手帮忙,董有果找他过来搭把手,方桂香也就顺其自然地见着他。
忙活两个时辰,吴江累得满头大汗。
临走时董有果给他做了热包子,方桂香看着远去的背影,戳了戳董有果的腰窝。
“小姑,你和他……”
董有果抢先回答:“我和吴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