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这里告诉人们,人要像水一样,做事、做人都应该顺势而为,顺势而为不但能够成全自己的事业,最重要的是能够保全自己。所以我们说水最大的特点就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水是最接近“道”的,主要是说“道”讲究的是“天道自然”。“天道自然”是老子为人类世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智慧,也是一个大道理。“天道自然”引申到人,那就是顺势而为。智慧的人永远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柔。人常说做人就要刚柔并举,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柔能和刚齐头并论,柔一定不会比刚弱势,滴水穿石,就是说柔的力量是限大的。
智者就是如此,一定是刚柔并举。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最为讲究的就是顺势而为,从来都是量力而行。
水从不奢望漫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他从不允许大洋中脊和海岭突出水面。它也从不让高山让道,永远是顺势而为,一切顺其自然,就是千回百转,也要奔流不息,水的这种做法就很接近“天道自然”,所以老子特别崇尚水的所作所为。
水能够居于“处众人之所恶”之地,这就是说水所居的地方,大都是低洼的地方,也就是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水居于低洼的地方,其实是在蓄势待发,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水就会冲出低洼之地,奔向远方,最终到达大海。
蓄势待发,这就是水的一个特性,低洼处的水随时都会冲出洼地,奔向远方。老子在这里就是想告诉人们,在你力量不够的时候,就应该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等待有利的时机。
老子告诉人们水待在低洼的地方,就是蓄势待发,人要努力学会水的习性,能伸能屈,学会蓄势待发。如果水永远甘于待在洼地方所作为,人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它这种甘愿堕落态度。
说到底,水不是不争,水也不是柔弱,水更不是甘愿身居洼地,而是一种大智慧。以不争的方式取胜一切,水以柔弱的形象,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低洼处蓄势待发,随时准备着奔流不息。
老子在万物中最为赞美的是水,水最接近于“道”,因为水没有固定的形式,遇到圆器物它立即就变圆的,遇到方器物它立即变方的,随时改变形状,随遇而安。
水在天,它即成为雨、雪、云、雾,水在地,就会汇成江河湖海。不管千变万化,它永远是不屈不挠,顺势而为。
老子在这里要告诉人们,人也要像水一样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其实就是一种大智慧,不与天争,不与地争,不与人争,不与时势争,不与命运争。不争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就是顺天时,避逆势,待势而为。水就是这样的,不论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就是一个低洼的小水坑,它也能安心自己的位置,等待天时的变化。遇上疾风暴雨的时候,他就会奔腾而出,一泻千里。
人也是这样的,人要活得自在,就要顺应天时,顺势而为。能顺应天时的人,能顺势而为的人,一定是一个大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是难以做到顺势而为。
水能顺势而为,这是水能顺应“天道”。人能顺势而为,也是顺应了“天道”。人能顺应“天道”,必须要有大智慧,没有大智慧的人,认识不到什么是“天道”,也就不会顺势而为。
比如说:刘邦打天下,张良、萧何、韩信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历史上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协助刘邦打赢了楚汉战争,建立了大汉王朝,册封为留侯。在张良权力鼎盛的时候,依然淡出权力中心,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安度晚年。
像张良这样有大智慧的圣人毕竟是少数,我们都知道大量的开国功臣都会含冤而死,他们的死与他们的智慧太低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不能顺势而为,遵道而行。和张良同为汉初三杰的韩信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
水永远按照“天道规律”而动的,水永远是不会违背“天道规律”。永远是顺势而为,不会逆水而上。水没有烈火那么的炽热,也没有石头那么坚硬,但是水可以灭火,水还可以滴水穿石。人类要努力学习水的德行,顺势而为,顺“道”而行,天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