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接着讲课: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中说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老子的这一段话的思想含义是非常深刻的,也是两千多年来人们思考最多的一段话,如果简单地说,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只有大道废弃了,才能显示出仁和义来;当人们能够熟练的引用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虚伪和狡诈;六亲不和的时候,才会显示出孝慈;国家混乱的时候,才会有忠臣出现。
这段话语言十分很简洁,也非常名明了,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但是这段话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也是老子的又一个大智慧,也是人类哲学的光辉点。就是我们现代人,也不得不佩服老子这个先贤的聪明才智。
大道是永恒的,是长长久久的,是永远不变的。更主要的大道是“天道规律”,宇宙万物都必须遵守这个“天道规律”。既然是长长久久的“大道”,老子为什么会说“大道废”呢?其实老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了,有朝一日人类会悖逆“大道”,也就是说人类会废弃“大道”。
老子已经多次告诫人类,“大道”是宇宙万物的刚需,是坚决不能废弃的,人类和世界万物都是一样的,同样也不能废弃“大道”。人类废弃“大道”就是人类自取灭亡,因为人类是战胜不了“大道规律”的,人类只有遵循“大道”的天理法则,顺“道”而行,人类世界才会长长久久。
人类千万不能悖逆“天道自然”,人类如果悖逆“天道自然”,那一定是会遭到“天道”的惩罚。“天道”的惩罚是情的,“天道”是不讲情面的,因为“天道”是没有思想,没有意识的,它不知道什么是情面,所以也就法讲情面。顺“道”而为是人类唯一长长久久存活的法则。
老子是一个洞察世事的高智慧的大圣人,他从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本质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结果。他认为人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感情世界,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自我见解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在人类生活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独立的行动准则。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复杂的思维方式和多变的思想意识就会出现“离经叛道”,也就会对“道”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从而出现悖逆“大道”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主要原因。
人类虽然是由“道”生成的,“道”给人类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行为准则,因此,人类的行为是要受“道”的规律所规范和约束。特别是人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人类的智慧越来越成熟。
人类智慧成熟以后就会越来越不愿意遵循“大道规律”,就会越来越尝试着突破“大道规律”。当人类世界突破“大道规律”的时候,人类就会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最基本
的人生方向,也就是说人类很容易迷失人生的方向。
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十分重要的认知。当人类迷
惑????????????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会很容易的“废大道”。当人类不再自觉地遵守“大道”的自然规律,对于“大道”规律越来越冷漠,人类就会离“道”越来越遥远。“大道”就会逐渐地失去了保护人类的能力。
当人类世界没有“道”的保护,就会天灾人祸连绵不断,人
类就会生活在痛苦之中,这就是“尊道贵德”的重要性。
当人类越来越多的悖逆“天道规律”,越来越多的对“道”冷漠,人类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的偏离“道”。人类这种偏离“道”的行为就会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就会深深地感觉到失“道”以后给人类带来了痛苦。
老子告诉人类“大道废,有仁义”。就是告诉人类,当人类世界整体的失“道”以后,人类就不得制定一些自我约束的规则,这就是人类不断的制定出一些法律、制度、政策、道德规范等东西来缓解人类失“道”以后的压力。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
老子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大智慧者,所以老子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大道废,有仁义”。“道”是广大边的,“道”是威力比的,“道”是力量穷的,“道”是形状的,“道”是包罗万象的,“道”是处不在处处在的。有了大“道”也就需再谈仁义了,因为仁、义就包括在大“道”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