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认为老子的“为”思想,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这是一种十分误的认识,也是一种缺乏智慧的认识。老子的“为”完全是一种积极向上,充分发挥全人类的聪明才智,使人类世界走向辉煌的一个大智慧。
“为”是一种“天道规律”,就是说,“道”已经给宇宙万物制定了“天道规律”,宇宙万物只要顺从“天道规律”就完全可以了。如果在“天道规律”以外,再给宇宙万物,包括人类世界制定许多的不必要的限制,限制了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自我生存的能力,这就是违背了“天道规律”。
老子所说的人类大智慧的统治者实行“为”的治国理念治理国家,让老百姓能够宽松自由的生活,让老百姓能够生活的自由自在,充分发挥老百姓的自我生存能力,统治者就会有一个大的作为,那就是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老子要强调的“为”就是顺“道”,统治着治理国家要顺“道”而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就要顺“道”而为,只要是顺“道”而为,就会是自然而然的有所大的作为。顺“道”而为就是一种大智慧。
“为”从字面上看,是所作为,其实,不是这样的,“为”是指顺应天道,顺应地道,顺应人道。就是以“天道规律”做天下的大事情。
当人类社会,对于老子的“为”思想不能正确的理解,当人类世界抛弃了老子的“为”思想,人类就会一片迷茫,就会所适从。抛弃“为”就是失“道”,人类失“道”,这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悲哀,也是人类历史的一种悲哀。
西汉初年,经过了长期的战乱,国家的经济十分的羸弱,民众的生活十分困难,在这个时候,继续采取严苛、繁杂的法家思想显然是不合适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黄老的思想,采取了休养生息的“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提倡轻徭薄赋,提倡皇帝和老百姓共同休养生息。很快国库充盈,粮食富余,农业生产的到很快的恢复,社会经济的到了大规模的提高,老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大汉王朝的历代皇上,大都延续了“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用“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治理国家,确保了大汉王朝的社会稳定,经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同时也缓和了来百姓和统治者的茅盾。
大汉王朝开启了“为而治”的先例,大汉王朝的“为而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为而治”的楷模。让人类十分向往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也给人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大汉的金戈铁马久久的在人们的耳边回响。大汉王朝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皇上,用他们的大智慧创造了大汉历史的辉煌。
大汉的强盛一直影响着人类世界,大汉王朝和老百姓一直保持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豪迈气魄使人感动,大汉王朝与百姓共享盛世的观念是大汉强盛的主要原因。大汉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四百零七年,“为而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而治”是大汉王朝在人类历史上的杰作。
秦王朝采取的是法家的治国理念,实行的是一种高压的治国策略,修长城、修阿房宫、修骊山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致使民不聊生,百姓生活悲惨,暴力酷刑,极早的损害了民力,失去了民心,所以大秦帝国在短短的十四年就走向了亡国。
隋炀帝在立国不稳的情况下,大量的开疆拓土,三征高丽,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挥霍度,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群起造反,不但要了隋炀帝的性命,大随王朝随之灭亡。这就是突破了老百姓生活的底线,老百姓法生活,怎么可能让你这个“道”王朝存活下去。
老子不愧是一个大智慧的圣人,在这一章里面主要讲了“至柔”和“为”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十分接近“道”,“至柔”和“为”也是大“道”思想的充分发挥。
在这一章里面老子也讲了“揉”和“为”的好处,也讲了“揉”和“为”的妙用。老子认为天下至柔的就是水,水是那么的柔和与世不争,又是那么的朴素华。老子希望统治者不要过分的奢华,当统治者过分的奢华度,那一定是在与民争利,老百姓就不可能安居乐业,这就是李世民想的突破了老百姓生活的底线。
在这里老子所说的“至柔”也好,“为”也好,都是大智慧,有非常深奥的大道理,能明白这么深奥的大道理的人,都是大智慧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