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玄元接着说道:《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里面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这就是说,“道”对宇宙万物来说,自然会有它的奥妙之处,它的奥妙之处就是在“道”生成宇宙万物的时候,就为宇宙万物赋予了各种规律,这些规律就是“道”的奥妙之处。
老子说善良的人会把“道”当作宝贝,因此十分珍惜“道”,善良的人遵从大“道”规律所作所为,就不会受到伤害,自然就会受到“道”的保护。这就是说,善良的人顺“道”而为,“道”在保护着善良的人。不善良的人也可以得到“道”的保护。“顺道而为”,就是“天道”对于人类的保护。
“道”保护善良的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善良的人是顺“道”而为,而且把“道”当做宝贝。顺“道”而为,自然就会得到“道”的保护。
那么不善良的人为什么也能得到“道”的保护?这里就是在说,一个不善良人,他的不善良行为,是逆“道”而为,自然不会受到“道”的保护。其他作为还是以“道”而为的,比如说,冷了要穿棉衣,饿了要吃饭,这些都属于顺“道”而为。这就是“道”在保护着顺“道”而为的行为。这就是老子说的不善良也能得到“道”的保护。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他的作为是方方面面的,不能顺“道”而为的作为,就不会得到“道”的保护,只要是顺“道”而为作为,都可以得到“道”的保护。如果悖逆“道”的“天道规律”,还会受到“道”的情惩罚。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这里是在说,一个人有了美好的语言,使人听着感到心情舒畅,别人就会尊重你。如果一个人语言粗鲁,对他人冷嘲热讽,别人自然不会对你说好听的言语,自然也会恶语相向。
一个人的举止优美,行为大方,穿戴得体,就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也会受到别人的赞扬,就会很好地融入社会。
老子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要在社会上受到大家的尊重和赞扬,就必须有一个美好的语言和美好的行为举止。美好的语言和美好的行为举止,都是以“道”而为,都是符合大“道”精神。
老子的意思是说,大“道”对于一个国家也好,对于一个家庭也好,对于一个人也好,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能够尊“道”而行,这个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民就会安居乐业,民众就会十
分的拥护国家的统治者,就会天下太平。
一个家庭能够尊“道”而行,这个家庭就会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母慈子孝、财源广进、五畜兴旺、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
如果一个人能够尊“道”而行,就会事事如意、事事顺心、就会心想事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尊“道”,他不论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老子认为“道”确确实实是一个宝贝,只要是尊“道”而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老子认为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都不能舍弃“道”。
老子说“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里是说,朝廷在立天子的时候,在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老子认为搞这种仪式,还不如把这清静为的“道”献给天子和三公。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可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在老子看来,人们之所以把“道”看的是那么的宝贵,主要是因为“道”可以实现人们想要的结果,“道”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只要以“道”而为,犯了罪过也可以得到宽恕。这就是为什么要人们把“道”看的是这样的宝贵。
在这一章里面,老子再一次的宣扬了“道”的好处和“道”的作用。他首先说“道者万物之奥”,这句话是说,“道”是蕴藏在宇宙万物之中,所以说“道”是宇宙万物之奥妙。也就是说,“道”生万物,万物皆是“道”。
“道”不但生长了万物,“道”也赋予了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宇宙万物只有依照“道”的规律运作,“道”才能保护宇宙万物的平安,宇宙万物才能长长久久,才能生生不息,这是永远不变的“天道规则”。
在这一章里面,老子所说的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心里上的善良和不善良的人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里所说的善良的人,应该指的就是得“道”的人,不善良的人指的就是还没有得“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