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信”也是儒家思想道德范畴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儒家思想中也是占一个重要的地位。
信不只是在儒家思想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信”在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关系十分重大。也就是说“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诚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能不能立足于社会,做人做事能不能做的成功都是一个关键。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就是我们平常都在说,人信不立,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不会被别人所认可,自然也就干不出什么大的事情来。也不可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就是说一个人做人做的成功不成功,能不能受人尊重,做事做的顺不顺利,生活的是不是美满幸福,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看你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诚信”的人,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在社会上就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家庭生活就会幸福美满。如果你是一个不“诚信”的人,好像做人就很难成功,其他一切就都谈不上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面,每天都面对的是芸芸众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面,好人坏人没有明显的特征,辨别人的办法不是那么很多。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辨别一个人的好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诚信”。
大家都有一个简单的概念,“诚信”的人就值得交往,谁也不会愿意和一个不“诚信”的人交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它的价值非常高。“诚信”的人他做人就非常的有价值,不“诚信”的人他做人的价值就会非常低,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不“诚信”的人打交道,也不会有任何不诚信的人合作做事情。
孔子说:“人而信,不知其何也。大车輗,小车軏,其何以行之哉?”这一段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这个人在世界上就会生存的非常艰难。一个人没有“诚信”,就像牛车没有了大车辕和车辕前的横木连接的那个关键的零部件,也像马车没有了辕前两端的木销是一样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诚信”,就像牛车和马车上没有了关键的零件,牛车没有了大车辕和车辕前的横木,马车没有了辕前两端的木销,这牛车和马车那还能是车吗?他们就没有办法正常行走。
从孔子的这一比喻我们可以看出,人没有了“诚信”,那简直就没有办法做人。做人首先就是讲“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讲究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诚信”不光是在说一个人做人要有“诚信”。其实不论是一个人也好,一个组织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都是需要讲究“诚信”,都是要做到“以信为本”。
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就是丢了修身立命的根本。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如果没有“诚信”,那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做人、做????????????事就会做的很不成功。
作为一个团体也是一样的,也是一定要守信。如果一个团体不守信用,这个团体就很难立足于社会,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比如说制假售假的团队,就算他的团队经营能力再强,团队里面的经营再多,这个团队最后命运还是必然要走向败北、灭亡。因为制假贩假它本身就没有“诚信”。
一个团队如果不建立“诚信”,就不会融入社会的大环境,团体的业务也就兴盛不起来,最后也只能是散摊子。“诚信”对一个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这个团队存亡的大问题。
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不讲“诚信”,欺骗自己的国民,对自己的国民不守信用,表现出来最多的就是朝令夕改,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就不会拥戴这个国家,就会反对这个国家统治者。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不讲“诚信”,国际声誉就会比较糟糕,别的国家也就很少和你交往,也许就不会和你交往,甚至会排挤你,孤立你。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就会走向衰败。
可以这么说,“诚信”是成功之本,“诚信”的作用非常巨大,“诚信”可以让每一个“诚信”的人收益一生;“诚信”是立业的基础,“诚信”也是一个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石;“诚信”是立国之本,是民富国强的最基本的要领。
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位正式的皇帝,也是一个亡国之君。在李自成快要打进北京城的时候,他吊死在了北京城里的煤山,就是现在的景山。
说起朱由检,很多人都同情这个亡国之君,不少的人都在说明朝的灭亡,不在君而在臣。君不是亡国之君,臣皆是亡国之臣。这里是说明朝的灭亡,不是皇上朱由检的过,而是一群满朝文武大臣们不负责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