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是儒家思想道德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地说,“恕”应该是宽容、大度的意思。其实“恕”更多的还是在讲谅解的意思,就是说用我们仁爱之心去宽容、忍让和谅解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一切事。
“恕”主要讲的是宽容和大度,也是在讲容忍。世界是这么的大,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花花绿绿,色彩斑斓。人在这个花花绿绿的大世界上,总是要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情,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这些事情有让人开心的,也有让人不开心的。面对这些事情我们自然会有不同的态度,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你遇到的一切事和人。
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常人是法改变这个世界,只有顺应这个世界,顺应是我们人类为人处世的最好的方法。顺应人类世界就是“恕”。其实,“恕”就是人类行走在这个人类世界上的大智慧,人类的大智慧就是顺应世界,顺应“天道自然”。
其实,人类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都不是我们想要的事情,或者说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事情。我们所遇到的很多的人和事都不是我们所能够接受得了的,特别是我们得到的结果不一定都是我们所想要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个“恕”发挥的作用就是要我们平缓心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到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情。最重要的还是顺势而为。
这里所说的顺势而为,就是怎么样有利于面前的大势就怎么样去做,顺大势而去,也叫做顺势而为。如果我们逆势而为,就一定会受到伤害,也一定不是“恕”的大智慧。顺势而为去作为,这就是“恕”大智慧,“恕”就是自我保护的能力。
大千世界纷纷扰扰,人类世界忙忙碌碌,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有它生存的自然规律,不会以人的意愿随时改变运转规律。地球该怎么转动永远是怎么转动,万事万物该怎么运行还是怎么运转。这就是规律,承认天道规律,顺从天道规律而为,这就是“恕”。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你随你的愿,我随我的愿,天道自然。一切随缘,一切遂愿,顺风顺水,顺心顺势。随心随缘这就是宽“恕”,宽恕就是“恕”。
也可以这样说,“恕”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推度别人的心,通过推度别人的心,就是别人有一些不周之处,我们就会用自己宽容之心,去理解别人,去谅解别人,从而正确的处理人和人的关系。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恕”。
“恕”是一种高超的智慧,这个高超的智慧就是站在人生的最高点观看世界,从而取得的一种为人处世的高超的能力,这种高超的能力实在难能可贵。
这样说好像有些复杂,我们就简单的说吧,就是人类世界“将心比心”得出的为人处事能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所取得的能量。说得再直白一些,用自己的心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种高超的能量。
“一心揆心”,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自己不愿意承担的某种责任,那么想一想,别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也不愿意做这种事情,也不愿意担负这种责任。这就是“一心揆心”,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将心比心。
如果人类世界都能“一心揆心”,也能将心比心,就会很容易理解别人,就会很愿意谅解别人不周或者不妥之处,就会谅解别人的不愿意。其实孔子的“一心揆心”,也有一种同情和怜悯的心态,也是关心和爱护人的一种世俗感情。
宋朝有个大诗人,叫作周必大。这个周必大在《予平生愿学忠恕既以自勉亦告于人王牒正则闻的诗文中说:“中心为忠,如心为恕”。这句诗文看起来就是像在做文字游戏,其实他在说为忠为恕的大道理。
周必大是在说,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中一个心那就是忠,如果两个中一个心那就是患了。如,就是顺从的意思。顺从就是本来有的平和之心去对待事物,处理事情,这就是“恕”。
东汉大经学家,大文学家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中这样描写:“恕,仁也。”对这一句话,清朝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解说道:“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他的意思是说,“仁”就是“恕”,析言是指对事物仔细分析,浑言是作为一般论说的用语。
段玉裁在这里是说,“仁”和“恕”不仔细的分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如果仔细的分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他的意思说到底,就是“仁”、“恕”两个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朱熹解释说:“推己之为恕”。朱熹的意思大概是说“恕”就是宽容、谅解和厚宥,不把自己的意志、爱好和憎恶强加于人。
其实“恕”就是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你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别人去做。
“恕”是儒家运用“仁爱”的思想,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范畴。“已欲立人而立人,已欲达人而达人”。这是说,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博爱的人,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自己要站得起、立得稳、做得到,否则,也扶不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