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同样是儒家思想的伦理范畴,“悌”主要思想内容是在说兄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兄弟尊敬兄长,服从兄长;兄长要爱护兄弟,帮助兄弟。兄长和兄弟之间能够友爱相处。其实,儒家思想的早期,“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很好地维护封建宗法制度。
儒家思想的“悌”这种观念,是在封建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服从于政治的兄长和兄弟之间的关系,因为“悌”在维护宗法制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整和理顺好兄长和兄弟在宗法制度中的从属关系,这种关系是“悌”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悌”在调整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上表现的不是那么的突出。也就是说,作用不是那么很明显。
这里还要明确一点,儒家思想“悌”,讲的并不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悌”里面没有姐妹,只有兄弟,“悌”直接讲的就是兄弟之间的关系。
“悌”看起来好像是在讲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讲的也确实是兄弟之间的关系,但是里面感觉不到亲情关系,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政治关系。
“悌”讲的这种关系有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可以逾越的,执行起来也是十分严格的,没有亲情之间的那种温暖的感觉,只是冷若冰霜的政治关系,没有亲人之间的那种亲情关系。
“悌”是要求弟一定要毫怨言的尊重兄长,也是要毫不含糊的服从兄长,兄长的话一定要坚决的听从。兄长一定要关心弟,这主要是说在弟有困难的时候要帮助弟。因为“悌”他是为宗法制度专门设置的一种兄弟之间的关系,兄和弟完全是一种从属关系,没有平等的关系。
“悌”为什么要把姐妹排除在外呢?首先是宗法制度本身就是把姐妹排除在外的,宗法制度明确的规定是一种兄弟之间的政治权力分配,在宗族势力的权力分配上姐妹不存在分配权力。所以说,“悌”不包括姐妹。
再一个是姐妹早晚都要远嫁他人,姐妹远嫁他人以后,就不再是家里的人了,姐妹到了别人家里,就成了别人家里的人了,就必须一心一意的孝敬公婆,侍奉丈夫,抚养子女,就和娘家没有多大的关系了。这就是说姐妹不但在政治上享受不到政治权利的分配,在经济上也没有分配权。
姐妹出嫁以后,就不算亲人了,就会从亲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亲戚之间的关系。所以“悌”的内容不包括姐妹。
儒家的“悌”把人间的亲情关系变得冷若冰霜,不但把姐妹的亲情关系变得十分冰冷,就是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会变成一种冷冰冰的关系呢。说到底,“悌”就是要把亲情之间的兄弟关系,变成一种为政治服务的关系。
政治关系相对来说就是一种冷酷的关系,特别是宗法时????????????代的兄弟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就是一种教人不寒而栗那种冰冷冰冷的兄弟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宗法制度呢?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的姓氏演变而来的,是由王公贵族按照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起初建立于夏朝,是由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度,建立起了世袭制度以后,就产生了宗法制度。夏朝的宗法制度是一种非常血腥的政治制度。到了商朝的时候,宗法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再到了周朝宗法制度得到了全面完善。
在西周时候,西周的最高统治着就把自己称为天子,所以,人们习惯的把周朝的国王称为周天子。这个时候,周天子就会把他的大儿子封为太子,太子将继承国王,准备者做下一个周天子。其余的儿子就是诸侯王。
周天子就是国家的最高统治着,也就是最大的宗族,分封到各地的诸侯王就是小宗族。诸侯又把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嫡长子,其余的儿子就是卿大夫。卿大夫的儿子又分为士。宗法制度就是这么个样子的。
分封制最盛行的时候就是在西周,当时的分封制在治理国家上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时的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幸福,因此,西周经历了五百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