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也可以这样说,只要行善,就可以积德。善事做的越多,自然积的德就会越多,善德是由善行积累起来的,善德积的越多,福报就会越大。福报这个东西不但可以自己享用,最主要的是可以惠及子孙后代。
积德行善是善良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大德是小德积累起来的。三国时候的刘备,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这是一件比较小的坏事情我就去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比较小的善事情我就不去做。
刘备讲的这句话是在讲做人的道理,即是一件小的善事情一定要去做,即是一件很小的恶事情,也坚决不能去做。刘备的这句话在后世源远流长,到现在流传的还很广。
这就是告诉我们,只要是善行不论大小我们都要去做,小善做得多了积成大善,也会福佑后世子孙。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出过一件很大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人们所说的“巫蛊”事件。这个事件是一个极其荒唐而又是一个极其残忍的莫名其妙的事件,前后牵扯到了四十多万人,被杀的也有好几万人,下大狱的人也不在其少。“巫蛊”事件逼迫太子刘据自杀,这也是一代明君汉武帝一个污点。
“巫蛊”事情发生了以后,丙吉因为原来是廷尉右监被征召到朝廷,汉武帝命丙吉治“巫蛊”郡邸狱。当时的皇曾孙刘询刚刚出生才几个月,受卫太后和太子刘据案的牵连,被关进了狱中。丙吉同情太子和刘询的辜,就挑选出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们护养好刘询。
公元八十七年这一年,望气之人告诉汉武帝刘彻,说长安监狱里面有天子之气。汉武帝派人对监狱里面关押的人逐一进行登记,然后不分罪轻罪重一律杀掉。
内谒者命令郭穰连夜到郡邸狱,郭穰的任务就是杀死郡邸狱里面的在押的所有的人。丙吉闭门不允许郭穰等使者进入,他说:“皇曾孙在此,别的人辜杀害都不可,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
双方一致行持到天亮,郭穰他们就是进不去,只好报告汉武帝,并弹劾丙吉。这个时候汉武帝突然醒悟了,说道:“这是上天让丙吉这么做的。”于是大赦天下,郡邸狱的人也都放了出来,生存了下来。
刘询出狱后病重,几乎死去,丙吉命人好好的给刘询治病,并用自己的钱给刘询治病和做其他的用度。
刘询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汉宣帝知道丙吉对自己恩重如山,封丙吉为博阳候,任用丙吉为相。公元前五十一年,刘询因匈奴归降,乃命人画十一人图像悬挂在麒麟阁,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其中就有丙吉。丙吉的善行,福延子孙。丙吉作为古代的一位名相受世人的尊敬。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应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人的心只要善良了,日子也就好过得多了,和人也就好相处了,心情就会好的多了。一般来说,善良的人由于心情好,就会病灾,就是处处顺心,万事兴盛。
孔子要求人们要行善,行就是行动,善指的是善良,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要善良。善是一种修为,行善积德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明。行善积德,功德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可以延伸到,一个人和人交往,就要选择善良的人交往,不要和不善良人交往。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不免要和人接触,在和人接触的时候,要多和善良的人多接触,学习善良人的长处,改正自己不善良的缺点。
孔子还说:“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已,则怨益亡。”这里说的意思,大概是说有成绩归他人,有误归咎自己,这样大家就不会你争我夺了。
有成绩归他人,有误,归咎自己,人们的怨恨就会日趋消失,这里是在说皇上。其实我们普通善良的人,也要主动地承担责任,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担当。
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要做老实人,老实人虽然会吃亏,但是老实人绝对不会吃大亏。人生在世,不求太多的富贵,也绝对不要心中有愧,做人要做的心安,心安就是福。
善良的人,人欺天不欺,老天必然会保佑善良的人。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上到底有没有神明,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我们都知道,欺负一个善良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因为人心都是向“善”。
人常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所谓,关键是要表演出精彩的人生,精彩的人生关键是善良。善良心情就会爽朗,就会开心,生活就会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