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儒家思想里所说的“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儒家思想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德行,德行说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和品行。
人活在人世上,活得好不好,关键就是人做得好不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一个人的立身处世,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也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一个人做人是不是做的成功。
一个人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关键就要有一个好的德行,这里所说的“德行”,就是说,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德行。人常说,先学做人,然后再学做事。这就是说,做人比作事情还要重要。
做一个有作为的成功人士,最讲究的就是德行。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以德为本,也就是以人的德行为根本。德行也就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德为本也是在讲人的道德的问题。
道德讲的是道和德两个方面。道,就是在讲“天道”,是讲天地万物的本源,是天体运行的轨道,讲的是天体运行的规律。人的行为要按照“天道”去作为,这就是德。
一个人的“德行”十分重要,“德行”好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也会受到人们的信任。那么,“德行”不好的人,也就是失德之人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帮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应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儒家思想的“德”也讲功利。就是说当我们在道德的约束下,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这是没有的,这是“天道自然”。一个有德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会变得更加的美好,这个人就会更加有价值。
德更多的还是在讲公德,人人都应该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一个具有美好的品行和德行公众人物,就会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一个人的品行和德行,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维护公共道德的层面上,在维护公共道德的层面上,你的行为就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可。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运行的规律,这个规律主要是掌握在人们的心中,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被大多数人拥护和信任,这就是社会道德,也就是社会认可的“德行”。
当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就是一个有良好德行的人,一个人的行为违反了社会道德,那他就是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德行好的人,有德行好的行为准则,德行不好的人,也有德性不好的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准则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形式也就不同。
有良好德行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就是更多的为别人着想,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总是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德行不好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就是以个人的利益为重,总想着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人品,不成人;人德,不成器。”说的就是一个品行卓越的人,他就是人中龙凤;一个德行突出的人,就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也是在说人的品行和德行的重要性。“品行”和“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底线。
德行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德行对于达官贵人也好,对于普通百姓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达官贵人没有良好的德行,就成不了达官贵人,就算成了达官贵人,也会从高处跌落下来。普通老百姓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行,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就会不受人待见,生活的就会狼狈不堪。
一个人的“德行”不是与生俱有的,“德行”是修养出来的,修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修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修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修德应该从小做起,就是说一个人生活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果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里,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就会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是古代圣贤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古代圣贤对自己的人生制定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人们都知道,一个人有良好的“德行”十分重要,其实,修养“德行”更重要,良好的修养是一种美德。有人生大目标的人,就更需要良好的修养,修养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增强人的内涵。
人常说,人要走的正,行的端,父母总是教育孩子要走正道,都是在说人的品行的事情。就是在说做人就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品行说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