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又肮脏,又瘦又小。看见粮仓里的老鼠又肥又大,还很光亮,由此李斯提出了一套老鼠的哲学理论,一个能提出老鼠理论的李斯,实在叫人感觉龌龊,明显的就是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小人。但是不可否认李斯的治国理政的才能,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秦帝国建国后李斯的一些治国理政的理念也是可厚非的。在他后面推行的焚书坑儒,对读书人那么的残暴,那一定是秦始皇自毁长城,从这里已经显现出了李斯的道德已经在下滑,特别是怂恿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修骊山陵、找长生不老药。就更进一步表现出了李斯的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坍塌,为了取得秦始皇的欢心已经不计后果了。
赵高一定是一个奸佞之人,李斯一定是一个有才德的的小人。一个奸佞之人,和一个有才德的小人走到一起,背叛秦始皇就会不谋而合,亡国就在一瞬间。
认识一个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用好一个人也是一个更大的智慧。孔子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执政者,尤其是君主,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智慧,一定要选贤任能,要厌恶和远离小人,在选人的时候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标准。只有选好人,用好人,让老百姓真心顺服。
孔子提出的这种治国思想,为鲁哀公指出了一个很好的治国方略,也为后世选拔官员确立了新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任人应该是既有才,也应该有德,德是关键,才也不能缺少。大概和我们现在的德才兼备同出一辙。
实际上孔子是在告诉鲁哀公,一定要用人得当。历史上有不少的用人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事例。
说的是诸葛亮在守街亭的大将选定的问题上,听信了马谡自我吹嘘,就派马谡守街亭,没有想到马谡是一个言过其实的人,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结果丢失了街亭,造成了可挽回的后果,诸葛亮只好挥泪斩了马谡。
不论是打江山还是治理江山,都必须有德贤人才相助,否则很难成大事。汉高祖刘邦本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人物,最后拥有了大汉江山,这与他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刘邦最大的才能就是善于用人。
刘邦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一段话刘邦是说,筹划谋略,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在后方安定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输送钱粮,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大军,攻城拔寨,取得每一次战争的胜利,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能为我所用,这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利用,这是他被我捉拿的原因。
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如果没有张良、萧何、韩信的鼎力相助,刘邦是没有希望战胜项羽的。也不会有大汉江山。这里更加显示出人才的重要性。
其实当时项羽手下有一名叫做范曾的谋士,如果当时在霸上项羽听从了范曾的谋略,杀了刘邦,那里还有什么大汉江山,关键的时刻,项羽没有听从范曾的谋略,导致了乌江自刎。
在孔子看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只是用暴力来统治这个国家,老百姓只是迫于高压或者威慑利诱不敢反抗,这不是统治者的长久之计。只有利用道德规范令百姓自然的顺从,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拥护,这样的国家才是稳固的。
孔子所说的“举直诸枉”的道理其实谁都明白,老百姓明白,那么一国之君就会更加的明白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很不容易了。
虽然说是不容易,但是孔子告诉统治者,再难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只有做到这一点,统治者只有“近贤臣,远小人”,才能使国家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太平,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