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是《尚书·君陈里面的一段话。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当官管理国家大事情呢?孔子说,我在家孝顺父母和当官管理国家大事情是一样的,我通过孝顺父母用我的德行影响周围的人和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我的朋友,我通过我的孝道不断扩散,不断的影响周围更多的人,这样也是在为国家做事。
孔子把个人的行为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每个人有良好的德行和品行,从而使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大环境,就是在为国家工作,就是在为国家出力。
当时孔子周游列国,重点是给各国的君臣讲述“以德治国”的道理。当时孔子的名气也非常大,孔子如果想做官,应该不是一个什么难事。
我们知道,孔子也做过官的,他早年当过库房管理员,也做过地方小吏。最后受鲁定公的任用,任命为中都宰,后升任大司空的位置,相当现在的建设部长。经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做了代理相国。
代理相国也是位极人臣,当然官位也不小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他看不惯鲁国的腐败,辞官而去,周游列国去了。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孝”,指的就是孝道。儒家思想把“孝”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所才有“百善孝为先”这么一说。
孔子在这里说“孝”,主要是以自己的孝道行为影响到兄弟姐妹,在兄弟姐妹中推行孝道思想。通过在兄弟姐妹中传递孝道思想,进一步推广孝悌的思想。通过孝悌思想的扩散,从而达到兄弟姐妹也能互相友爱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孔子是想通过自己一家人的孝道思想的推广,通过全家人子孝父慈,家庭和睦。从而影响到左右令居,给左右令居做出了表率作用。
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使左右令居也能孝顺父母,兄弟姐妹也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通过左右令居在影响更多的人,都能孝敬父母,兄弟姐妹能够友好相处。
孔子这样说的目的,就是在说家和国的关系,就是要把家的孝道思想引进到对于国家的尽忠的思想,就是希望能够在全社会进一步推行孝道思想,使孝道思想不断的传递、扩散,从而形成一种以孝道为主要内容的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这种氛围激励国家的公务人员对国家尽职尽责,对国家尽忠。国民也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人人都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孔子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他????????????很想把孝道这一理念引入到治国方略之中。也就是要在国家的层面上推广孝道思想。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政治制度,为“以德治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孔子的一个大智慧。
平常人所说的“孝”,实际上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是道德范畴的一个概念。主要是在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再讲亲情的之间的关系。
孔子和我们普通人在认识上就不一样了,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就是要把“孝”引进到治理国家的方略之中,而是要把人们孝顺父母的思想应用到忠诚国家的事业当中。
孔子把“忠”和“孝”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国家的公职人员对国家的忠诚就要像孝顺父母一样的尽心尽力。
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要求国家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有一颗效忠国家的思想,一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像孝顺父母一样的效忠国家,就不允许他进入国家机关参与国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