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子思说的。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小德如江河,川流不息。大德敦厚,华育万物,天地之所以为大,就在于此。
这一段话总的来说就是在说,每一个人的根性不同,就根据个人的根性做事情。根性不同做不同的事情,这样每个人都会做出不同的成就,这是“天道自然”的规律,顺其自然最好,我们没有必要强求。
其实,这一段话是在说,小人物就做小人物的事情,大人物就做大人物的事情,这样就会各得其所,各自生存在各自的位置上干自己应该所干的工作。小人物就应该干小事情,小人恩物不能干大事情,因为小人物能力有限,干大事情是承担不下来了的,有可能会招灾惹祸,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大人物就去干大人物应该干的大事情,如果大人物若果干小事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材小用了。大材小用一个是浪费人才,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个损失,如果大量的人才浪费,就会对社会的进步,对于人类的文明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阻碍作用。也是对大人物也是不公平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天道自然”。
《论语·子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宋代的大经学家,做过礼部尚书的叫作邢昺的一个人,写了一部《论语·注疏,对这一句话是这样注解的:“大德之人,为上贤也,所以皆不越法则也;小有德者,谓次贤之人,不能踰法,有时踰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责其备,故曰可也。”
邢昺解说的意思是这样的,人的德是有大有小的,他们的行为也是不同的,大德的人就是上贤之人,上贤之人的行为是是循规蹈矩的人,是不会干出越轨的事情。小德之人,就是次一等的贤人,他们也不会干出越轨的事情,有的时候他也可能干出超出规矩的事情,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自己越轨了,也能很快发正过来,继续遵守规矩。像这样的越轨现象也不需要责备他们,所以就是出现一些超越规矩的现象,应该说也是可以的。
对于“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学家、经学家郑玄是这样解释的:“小德川流,浸润萌芽,喻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万物,喻天子也。”
在这里,郑玄是这样解释“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的。他的意思是说,诸侯之言是小德,诸侯的小德,就像川水自流,能滋润万物生长。天子的大德之言,天子的大德,仁爱敦厚,能生化万物。这正选的比喻比较形象,天子说的话就是大德,诸侯说的话就是小德。小德和大德的作用不一样,小德是滋润万物的,大德是生化万物的。
朱熹对:“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是这样解释的:“小德者,全体之分;大德者,万殊之本。”朱熹的解释看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真正的利己起来也比较复杂。毕竟朱熹是一个大人物,说起话来十分的含蓄。他是说这小德就像天下的河流,川流不息,但是河流的脉络都很清晰,按照各自的河道或者说就是按照河流的脉络在川流不息。
大德那就不一样了,大德起的作用是敦厚化物,他的根本就是很敦厚盛大,盛大到了穷尽。大德生化万物,意思是说大德是万物的根本,有根本生化出万物,所以就有万殊之分。
正是由于“小德川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形成了各自的规律,他们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律发展,在有条不紊的运行。朱熹所说的不论是大德还是小德,不论是全体之分还是万株之分,都是一个很严谨的哲学概念。
通过邢昺、郑玄、朱熹这些大人物对小德和大德的注解,我们就明白了什么是大德,什么是小德,小德和大德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大德是上贤,小德是次一等得贤;大德是天子,小德是诸侯;小德是河流,大德是根本。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推出大德立命,小德安身。大德以修天下,小德以正其身。大德大成,小德小成。大德成业,小德成人。小德就像江河,忙着川流不息。大德就像太阳和月亮,忙着生化万物。这就是大德川流,小德敦化的基本意思。
大德也忙,小德也忙,都是在忙着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小德干小事,大德担当重任。但是他们都是按照规律在忙事情。
《易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之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且流传的非常广。可是到了今天,人们也没有真正搞明白它的确切的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学术界的大佬们还是争论不休,没有一个被大家共同认可的定论。
大家都知道,《易经很多是用来占卜的,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说的,是用来算命的。“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之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一句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坤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