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旸心中已然有了盘算,便应了慧妃,留在青棠宫一同用膳。
不多时,一个年少的小公子大步踏入了殿中,他的脸庞轮廓分明,带着丝稚气,一双眼眸干净澄澈。
“长姐,庚礼好些日子未见过你了,你在宫中过得可好?”
“你放心,姐姐一切安好,就是时常念着你和娘。”
庚礼舒了口气,还准备说些什么,但转眸却瞧见了叶君旸,微微愣神。
这样美的女子,莫不是刚入后宫的哪位妃嫔,庚礼心想,自己日后倒不求三妻四妾,只要能得一佳人,有这般倾城之姿,便是上天眷顾。
庚礼面颊泛红,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叶君旸,慧妃见状,忍不住低声提醒道:“庚礼,不得礼,这位是太子妃”。
“庚礼参见太子妃娘娘,刚刚庚礼不知太子妃娘娘身份,有失分寸,还望您莫要责怪。”他嗓音透着与年岁不符的沉稳。
叶君旸迎着他的目光,唇角噙着抹浅浅笑意:“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想来形容你这位小公子甚为合适。”
庚礼被夸的脸上一阵通红,慧妃斜睨了叶君旸一眼:“本宫这弟弟木讷的很,太子妃还是别拿他逗趣了。”
说罢,几人开始用午膳,叶君旸还在想着文试选拔一事,佯装好奇,问庚礼这科考时是否有人作弊,庚礼也未多想,趁着刚刚过乡试,心里头的兴奋劲儿还没过,一下子同叶君旸讲了许多考场之事。
崖青国的文试分为乡试、省试和国试三个级别,乡试前十五者进省试,省试前八者进国试,国试取前三入朝廷为文官。
寒门弟子日子大多不好过,想谋出路,只有两条路子,文试和武试。
武试光一个身段体格的门槛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那些资质平平过不了关的也都被迫选了文试,一时之间上万人挤破头争三个位子,最后能入朝为官的属实是人中龙凤。
“长姐,我此次去参加乡试,似乎碰见了个熟人。”
慧妃倒没在意,随口问了句:“是从前私塾里认识的?”
“不,是……三皇子殿下。”庚礼满脸笃定。
从前进宫时,他同三皇子打过两次照面,三皇子个头出众,威风凛凛的样子好生让他羡慕。
这次参加乡试,三皇子虽乔装了一番,可他却还是认了出来。
“璟儿自小擅长武功,从不喜欢舞文弄墨,怎么会参加文试?”慧妃依旧没放在心上。
“那许是弟弟看了。”庚礼不想多做辩驳,随即附和了一句。
叶君旸暗自思忖,三皇子的武功是宫中人人称颂的,若是在文试上再脱颖而出,那本就风光限的他,自然人能及,介时崖青为他改了国规,重立太子,也可厚非。
“太子妃娘娘在想什么?”庚礼见她半天没动筷子,忍不住问道,话音中透着关切。
“入省试的十五个人中,可会有人放弃?”叶君旸斟酌了许久,才开口问道。
庚礼颇为惊讶:“太子妃娘娘,您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找人打听这事儿还花了不少银子呢,其实能入省试可都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喜事,本不该有人放弃,可这回好巧不巧,有个叫方知州的,家中出了变故,不得不弃考,这下倒好,少了个抢饭碗的……”
“庚礼。”慧妃使了个眼色,庚礼这才意识到自己口遮拦,说了些不该说的话。
他反应倒也快,立刻岔开话题,几人又聊了些闲话。
在青棠宫待了许久,转眼天色渐晚,叶君旸这才回了东宫。
程南朔一直在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