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懂,听说要在这里专门成立研究海洋水产什么的学校,反正与海洋有关。”王师傅解释道。
“奥,太好了……”石鸿韬听后显得非常高兴。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真是古里古怪的,你都要走了,还有什么好不好的?”王师傅疑惑地看着石鸿韬。
“你不知道,那样的话说明国家非常重视海洋生物学的研究,针对我们青岛这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要专门成立对口专业基地。这对我们国家的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研究和海洋资源探索乃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海洋前沿理论研究都是极为有利的!”石鸿韬激动地说。
王师傅呆呆的看着石鸿韬摇了摇头……
石鸿韬要回乡了。这天,学校通知茹烟也收拾行装,准备和其丈夫一起回乡务农。早已经做好准备的茹烟领着孩子早早来到山东大学大门口,等待石鸿韬。不一会,石鸿韬从学校深处往外走来。只见他手提一个灰色帆布包,包里放着他的书籍和他多年未完成的研究资料,其他的一概未拿。瘦削的身上穿着茹烟给他洗好转送的黑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一只钢笔,脚穿一双黑面双松紧布鞋,新理的头发,头上还戴了一顶黑灰前盖单布帽子,整个人显得清瘦干爽。
“爸爸,爸爸……”几声清脆稚嫩的亲切喊叫声打破了学校门口的宁静。石鸿韬跑上来抱起小石榴亲了又亲。本不想哭的茹烟不禁双眼又噙满了泪水。学校里的人进进出出,都在忙碌着准备搬迁工作。不知情的人认为是一家三口要有什么外出活动。知情的人都把不同的眼光投向这里,也有人陪着伤感落泪起来。
“鸿韬,咱回家吧!”茹烟走上前来接过石鸿韬手里的帆布包,亲切地说。
“你啊,不听我的话,非得跟着回去受罪!说你什么好啊!”石鸿韬又悲从心来。
“不说了,咱们走吧!”茹烟拉起丈夫的胳膊:“先回我学校那边吧,去整理整理。天热了,你怎么还戴这个帽子呢?”
“戴回去吧,没地方放。天还不太热!”石鸿韬边走边解释道。
一家三口伴着朝阳向远处走去,学校门口留下了他们长长的背影,就像一条条被拉长了的丝带,紧紧拴在校门口的门柱上久久不愿分开。直到走远了,才好像用力一扯,忽的一下断裂了,彻底和学校大门分离开来,渐行渐远……
第一次来到茹烟学校的宿舍。杏花夫妇两人早已等在那里准备送行。见了姐姐姐夫,石鸿韬心里陡生惭愧,原来一家人寄予厚望的他,现在竟落得如丧家之犬,真是千言万语,以言表。鸿韬满是伤感地打量着面前空空如也的宿舍,茹烟解释说:“有些东西我处理掉了,咱只带着穿的衣服和一些必需品就行了,多了也带不走。就这么几个提包,这就行了。咱马上走吧,一会儿人就多了……”
就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告别了姐姐姐夫,踏上了回乡的路途。真要走了,他们再一次翘首回望,和姐姐姐夫挥手再见,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小鸟在不知趣的高唱着,好像在和他们依依惜别。初夏的晨风还有些许凉意,那随风摆动的柳丝,像是极力地要伸手挽留他们,可风吹行云,云安能不行?“纵然碧丝万千条,安能绾得行人住?”路边草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在天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一个个天真邪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是那样的忧虑、天真可爱!一轮温暖的朝阳给大地撒上一片金黄,给眼前的城市街道镀上了一层金色,一切都是那么明亮和美好!真不舍得啊!如今就要离开了,石鸿韬心里突然有种离别天涯之感!他突然可怜起那些草尖上的露珠来了,等太阳渐渐升高,那些可爱的小露珠就会慢慢消失不见了。他为这些小露珠的即将消失而悲伤,他限留恋的多看了它们几眼,他多么不忍心看到它们在自己的眼前眼睁睁的化为虚有啊!抬头看看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又感到是那样的陌生!再见了,青岛!再见了,大海!再见了,可爱的小露珠!
石鸿韬就这样怀着依依不舍和万千忧伤踏上回乡的路途。他又要回到自己小时候的乐园。石鸿韬的眼前又出现了那片如烟似火的石榴园;还有那浸满了自己童年快乐的小龙河;更有那多少次魂牵梦绕般进入自己梦乡的小石桥。此时想起这些,感到是多么的亲切和温暖啊!可石鸿韬忽然心里一沉,这次回去可不是像已往那样怀着喜悦的心情去见它们了。这次回去,真是颜面对啊!石鸿韬不知不觉的已泪流满面!
发现情况不妙的茹烟赶紧给石鸿韬拭去眼泪,安慰他说:“鸿韬,凡事想开一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坏的一面,也必有好的一面。这次回去,我们去照看咱们的石榴园,安安稳稳的过一个真正的田园生活!”
“你想的太过于天真了,现实不会那么诗情画意的!”石鸿韬似有预感的悲凉地说道。
石鸿韬回来了,带着他的妻子女儿回来了,他又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家乡的土地!老远就望见,这时的石家屯的围子墙更低矮了,好多地方都清理平了,只是断断续续的剩下几段墙基而已。他心观看家乡的变化,他的心已被掏空了,就如同这逐渐被掏空的围子墙!茹烟说:“到家了,把帽子摘下来吧,显得还精神一点!”
“习惯了,戴着吧!”石鸿韬又正了正帽子。
他的档案关系函也回来了,早已经由原来单位发往老家石家屯。这次回来,首先得到村里办理落户手续。他和茹烟一起来到村农会,将单位介绍信交了上去,并说明情况。见到村妇救会主任张瑞芳,茹烟客气地叫了一声:“姐”。张瑞芳抬头斜眼看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说:“在当前形势下,你们回乡来务农,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切公事公办!往后你们要完全听从村里领导,安安稳稳好好改造!行了,回去吧!”
……